面對新一輪霧霾天氣,北京市應急辦于7日18時發(fā)布,空氣重污染預警等級由“橙色”提升為“紅色”,應急措施也將升級,包括全市范圍內(nèi)將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行駛(純電動車除外);公共交通運營部門將延長運營時間,加大運輸保障力度。
霧霾壓城,公共交通面臨考驗??梢灶A見,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行駛后,公共交通的壓力將會增大。做好做強公共交通,保障民眾出行,不僅是應對霧霾等惡劣天氣的有力舉措,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應有之義。
此前遭遇嚴重霧霾時,患呼吸疾病的人都會增加,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老人和兒童。這多少與在霧霾天氣下長時間等車有關。我有一次在霧霾里等公交車,半個多小時都不來一輛,感覺頭暈眼花。一同等車的還有老人和兒童,他們抵抗霧霾的能力不比我強,癥狀應該比我嚴重。
日前有媒體報道,針對此輪霧霾天氣,京港地鐵所轄各線將采取應急措施,比如視客流情況適時加開臨客。地下公共交通能如此替乘客“分憂”,地面呢?多安排客流量大尤其是“站多路遠”線路的車次,增開區(qū)間車、縮短發(fā)車間隔,以此減少乘客的等車時間、減輕整條線路的客流壓力,應該成為地面公共交通應對霧霾的有力措施之一。增強公共交通對民眾的吸引力,就不能一邊用力,一邊卸力。
不僅要增加公共交通的發(fā)車頻率,還要加強交通信息的發(fā)布?,F(xiàn)在我們通過手機軟件,就可以查看部分公交車次的實時信息,但要實現(xiàn)信息的全覆蓋,還要“多管齊下”。在有的公交車站,我見過專門用于發(fā)布車次信息的電子牌,包括公交車什么時候發(fā)等實時信息一目了然。好的經(jīng)驗就要復制推廣,讓民眾看到政府相關部門改善公共交通以及應對霧霾的力度,對治霾防霾抱有信心。
信心是勝利的號角。增強民眾的信心,打贏未來的空氣重污染應對遭遇戰(zhàn),必須在預警發(fā)布、應急響應等方面精準發(fā)力、持續(xù)發(fā)力。7日晚,環(huán)保部部長陳吉寧召開專題會,充分肯定北京市及時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并要求進一步加大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的督查力度。而在北京市應急辦提前發(fā)布此次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指令時,環(huán)保部門表示,提前發(fā)布預警信息,有利于讓更多的市民提前獲知空氣質量信息和健康提示,便于市民做好健康防護,合理安排出行、綠色出行。
市民的出行需要引導,需要保障。希望公共交通給力,讓應急成效顯著,打贏空氣重污染應對遭遇戰(zhà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