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四川日報網一篇“"差評"還是"好評"下月起影響四川高速路過路費”的文章將《四川省高速公路條例》帶入了公眾的視野,文章中提到,新規(guī)將在質量評價中引入公眾參與機制,根據得分情況動態(tài)調整收費標準。這項新規(guī)無疑帶給公眾的將是一份福利。(四川日報網)
筆者就親身經歷過一次,客運客車辦理了ETC,結果在過某高速路口的時候,道閘桿沒有反應,來來回回好幾次,可就是不抬桿,無奈之下,客車轉至人工收費通道,客車司機反復解釋:“我遇到好幾次這樣的情況了,錢是扣了的,但就是不抬桿”,即使如此解釋,高速路口的工作人員還反反復復核驗了好幾次,工作認真仔細無可厚非,但既然反復出現同樣的問題,難道高速路收費站就不應該想想自身的問題么?
這項新規(guī)的出臺無疑大漲了司機們的志氣,讓高速路更規(guī)范,形成了良好的高速路反饋改進機制,能夠倒逼高速路管理部門和高速路口工作人員及時有效的發(fā)現問題,反映問題,并及時的出臺措施解決問題,讓上高速的司機開得舒心和放心。
前面,我們談的都是這項新規(guī)的好處,但新規(guī)能夠做好做實才是關鍵,一切方便都是建立在嚴格執(zhí)行的基礎上的,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好評與差評是反饋到高速路管理部門或直接反饋到某某高速路收費站,那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處理好評和差評這項工作只是由某職能部門兼職完成,我想,能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相關問題就值得商榷。
所以,我們需要讓新規(guī)在陽光透明下執(zhí)行,讓公眾能及時知道自己的評價或反映的問題被那個部門受理,讓公眾知道能夠在哪里可以了解某路段最新的好評差評情況,讓公眾知道自己的投票并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權利的表達。
為了讓新規(guī)能夠更好的為大眾服務,筆者在這里提兩點建議:一是建立浮動評價反饋機制,即,給高速路收費定一個基本的收費標準,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評價高低上下浮動多少,如,某高速路基本收費是20元,上下浮動5元,由于本周大家的評價偏低,下周過路費便下調5元,同理,如果評價很高,將上調5元,下周過路費實際收取將為25元;二是采用智能的評價反饋系統(tǒng),即,評價反饋原則上根據大家的評價由計算機統(tǒng)計并給出結論,避免或減少人工干預,讓工作更準更細。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未經本站證實,僅供讀者參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