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紹】
“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
近日,朋友圈里出現了一張令人唏噓不已的請假條:“快忘了老公長啥樣了,我想去看看。”這應是一對長期分在兩個項目的一線工地夫妻。這位女士總共請10天假,要從濟南途經西安去拉薩看望她的丈夫。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是一位鄭州女教師辭職信的全部內容。
網友在看到這封辭職信之后,紛紛大呼這實在是太有情懷了,堪稱我輩之楷模。不過,這張影響力不亞于辭職信的請假條,看完之后給人帶來的只有心酸。
從假條來看,這位女士從10月18日至27日共請了10天假,要從濟南途經西安去拉薩看望她的丈夫。從假條的抬頭“中鐵20局集團有限公司”來看,這應該是一對長期分在兩個項目的一線工地夫妻。面對這樣的理由,哪位領導忍心拒絕?異地戀,容易嗎!
不過,感慨之后是反思。探親假——有媒體記者調查發(fā)現,這個1981年出臺的規(guī)定“名存實亡”,很多人連聽都沒聽過,更遑論享受過。
再者,老公能成為妻子最熟悉的“陌生人”,起碼也折射一個問題,即這位女工恐怕未能充分享受探親假,甚至也沒有享受過帶薪休假、法定節(jié)假日等正常的休假權,否則,何來“快忘了老公長啥樣了”?
休息休假權,是憲法賦予勞動者的權利,這在相關法律中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保障。反觀現實,有些勞動者的這些權利并未落實好。可見,面對職工休息休假權,有些用人單位冷酷且不懂風情,但這是違法的,而且也很不人道。對此,用人單位和勞動監(jiān)察部門應該反思。
“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需要休假制度來破解
“快忘了老公長啥樣”,這樣一句話,對于很多人來說,似乎是個可以抿嘴一笑的笑話,但對于那些長期異地的夫妻來說,是他們內心實實在在的苦楚。這樣“史上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背后的期待,除了需要領導們的理解和支持外,更需要人事部門的重視,盡快將早已出臺的休假制度落實到位。
從“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最具情懷”的辭職信,到如今“快忘了老公長啥樣,我想去看看”的“史上最不忍決絕”的請假條,民眾都投以極大的關注,在這些的關注背后,有著民眾對于工作緊張、生活無奈的共鳴,更有著對休假制度落實到位的強烈期盼。
休假制度是指為保障職工享有休息權而實行的定期休假的制度。保障職工的休息權,中國憲法已明確提出要規(guī)定職工休假制度,勞動法也清晰列明休假條例,今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一并提出帶薪休假、錯峰休假,2.5天小短假,等等,這些法律法規(guī)出臺都為職工休假提供了強大的制度支撐。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制度制定的如此之完善,也沒能真正保障職工的休息權。以帶薪休假為例,近期新華網的一項調查現實,七成多網民過去3年內沒有享受過帶薪休假。沒休成假的原因中,“想休不敢休”“想休沒時間休”“擔心休假會影響前途”三項的占比達到一半多。帶著如此之多的后顧之憂,使得休假制度給人一種“海市蜃樓”的感覺。
休假制度落實到位,之于廣大勞動者來說,是令人向往的福利,是更好工作的動力,之于長期異地的夫妻來說,更是維系感情、平衡家庭和工作的最有利方式。雖說距離可以產生美,但長期的長距離分離,最終帶來的未必依然是美了。人們常說“常回家看看”,以便孝敬父母,但對于異地夫妻來說,?;丶铱纯?,更是增進夫妻感情,陪伴照顧子女的規(guī)定工作。
休假制度早已出臺,落實到位才能圓滿。期待這張“史上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能觸動民眾之心,更能啟動人事部門之行,早日將休假制度落實到位。唯如此,才能破解更多職工“快忘了老公長啥樣”的無奈,才能讓他們在家庭美滿和睦中,更好貢獻自己,服務社會。
看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 落實帶薪休假尤為重要
“快忘了老公長啥樣了,我想去看看”,寥寥十幾個字,卻被稱為史上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這張感情牌滿滿的都是淚,不僅打進了領導的心里,也打進每一位職工的心里。
出現如此心酸的請假條,表面上看來有些“自我”的理由,卻是職工實實在在的訴求,準確地戳中了大部分人的要害,讓我們不得不停頓片刻來思考,看起來很美的“帶薪休假”何時能全面落實,成為每位職工切切實實的權利,使用起來不畏畏縮縮、無后顧之憂?
職工都享有法律保護的休假權,但是休假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來,休假通常是為了出行、購物和休閑。我國實行統(tǒng)一假期安排,人們出行過于集中,道路上車輛擁堵,高速路變停車場,景點內游客擁擠,景區(qū)變廣場,車票一票難求,車廂變罐頭。因此,有些人寧愿選擇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出行“湊熱鬧”免得給別人添堵、給自己添堵。
當法定節(jié)假日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時候,年假就顯得彌足珍貴,可是年假就沒有法定假期休的理直氣壯。“別人都不休就你休!”“休假?不想干了吧!”這樣的情況在請假時經常聽到,輕則遭領導幾記白眼、幾句數落、一番“提點”,然后“駁回請求”,重則“炒魷魚”,收拾東西走人。之所以個別領導如此“任性”,是因為我國的帶薪休假制度還只是停留在《規(guī)定》中、《辦法》里,沒有強有力的執(zhí)行和監(jiān)督。
只有盡快將帶薪休假落實到位,才能充分保障職工的休假權,避免出現類似心酸的請假條。最后,我想說,帶薪休假那么美,我想要試試。
“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背后是探親假缺失
前有“最有情懷的辭職信”,今有“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一個讓人充滿敬佩,自嘆弗如;另一個卻讓人無奈,讓人思考。兩地分居的夫妻,因為工作原因奉獻了多少,而其應該享有的休息休假權、探親權又是否得到了應有的保證?
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到這位請假人休息休假權的現實使用情況:老公長什么樣都快忘記了。夫妻雙方得有多長時間沒有在一起可想而知。雖然不排除請假人用言的夸張成分,但至少,其個人較長時間沒有與丈夫相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必然牽涉到探親假到底得到落實沒有的問題?
據《國務院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guī)定》,國有企業(yè)職工等享有每年30天的探望異地配偶的假期。然而,探親假作為一種職工基本權利,長期以來,一直沉睡在文件當中,甚至有時被遺忘的事實,正是“老公長什么樣都快忘記”的最根本原因。
當然,從職工和單位開展工作的需要,一些單位,特別像是施工類企業(yè)來說,一項大的工程,動輒一二年甚至七八年的工程不在少數,不少職工因此撇家舍親奮戰(zhàn)在外,“奉獻青春獻老公”,他們的奉獻精神應該學習,但他們的權益也應該得到切切實實的尊重。
對于這封“最不能忍拒絕的請假條”,于情于法都應該得到批準。批準之后,請假者自可高高興興地不遠千里與老公團聚。但是,那些有著同樣類似情況的職工,又該如何實現自己的探親權呢?顯然,這個問題,不僅需要職工自身及時提出,更重要的是,作為用人單位,以及勞動監(jiān)察部門,多一份自覺,多一份責任,加強對用人單位探親權等落實情況的監(jiān)督才對。
與探親假相似,那些國有單位、非國有單位、非事業(yè)單位、企業(yè)等的職工,其應享有的帶薪年休假制度,同樣面臨著“制度很豐滿、執(zhí)行很骨干”的現實。不管是探親假,還是帶薪年休假。只要職工于法應該享有的,但沒有落實,都是職工、用人單位和勞動監(jiān)察與人事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
“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有些凄美,足夠讓人去反思。當探親假在書面上是冰冷的鉛字,遠不如變成能夠溫暖人心的制度執(zhí)行那樣令人感到動容。“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戳中了我們的淚點,也戳中了職工探親權的痛點。何時能夠真正維護好職工應有的權益,真的是任重而道遠。
“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該停停了!
假條上的路線顯示出這是一對異地的夫妻,從濟南到西安再到拉薩,漫長的路程也承載了探望丈夫的厚愛之情,路雖長也難以拉長此等情誼。那么為何見面這么難?假條上審批環(huán)節(jié)分兩級,部室負責人意見和領導意見,假條可見,部室負責人簽字呈領導批示時間為10月15日,主管領導的審批意見同意,簽字時間為10月14日,貴單位審批環(huán)節(jié)的參差不齊難不成是管理特色?
“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不僅只是折射了一個人的心聲,還有千千萬萬為了業(yè)務加班加點的人們,分居兩地常年不能見面的,公司忙節(jié)假期不能回家探親的,小長假被剝奪享受假期權利的,非正常帶薪休假等等,這原本都是員工的福利,到現在怎成了讓人心酸甚至引起共鳴的回家難、探親難、請假難?“都忘了老公長啥樣了,我想去看看”,看似很風趣的一句話,背后的心酸委屈卻淋漓盡致的折射出來了,連中鐵20局這樣的大集團公司都很難保證員工的假期,感想正在爭相競爭的其他集團公司會怎樣?
各類保障員工福利的法規(guī)、條例都明文規(guī)定,可難以落實下去,與條例規(guī)定相悖的公司制度也是間接的在侵犯員工福利,把員工當作干活的機器人,這不是人性化管理的法式方法。“以人為本”言簡意賅的向世人說明人的重要性,今天出現了“最不忍拒絕的請假條”明天會不會出現“最悲傷的請假條”。“解鈴還需系令人”這樣心酸的請假事由引起共鳴,也勢必引起廣泛關注,也希望集團公司將福利還給員工,完善好單位規(guī)章制度,認真貫徹落實好各類的法規(guī)條例。
【啟示與思考】
要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給大家?guī)Я说氖菤g樂,那么這張“快忘了老公長啥樣了,我想去看看”的請假條則帶給人們心酸,雖然請假條中只有短短的一行字卻讓人讀出了帶薪休假在一部分人中依舊是“看起來很美”。
“為了家人生活幸福,我們四處奔波”,可到頭來連自己同床共枕的老公、老婆“長得啥模樣”都快忘記了,我們還怎么帶給家人幸福?
“快忘了老公長啥樣了”的請假理由雖然奇葩,卻是實話實說,對于長期漂在外地的人、留在家里的人都是多么的心酸?
可以想象這位女員工“便下西安向拉薩”,夫妻相見那種淚眼婆娑的場面。請假理由可以是“不忍拒絕”,但是批不批準,還得看領導的。兩地分居、“工漂族”現象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值得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一方面希望領導多體諒兩地分居員工的艱難,在平時工作、休假中作適當調整,讓這些人可以拼個長一點的“探親假”,并將“拼假探親”作為制度;另一方面,希望國家從工作性質上考慮設置不同的“探親假”,并立法進行“硬化”。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也能夠解決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