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華網首度全文公開去年3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上的講話,講話中意味深長的提到“塔西佗陷阱”。此政治概念緣于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曾說過:“當政府不受歡迎的時候,好的政策與壞的政策同樣都會得罪人民”。意指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fā)表什么言論、無論做什么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這就是其所指一針見血的“塔西佗陷阱”。
簡言之,公權力就是國家、政府以及工作人員治理國家、實施管理的權力;公信力就是使公眾信任的力量。公權力維系的基礎是公信力,公信力則是公權力的生命,當公權力遭遇失去公信力,這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即栽進“塔西佗陷阱”后,不論說的話是真還是假,做的事是對還是錯,公眾都不相信,均持懷疑或否定態(tài)度,無異于“眾口鑠金”,這將無形給政府公權力、公信力莫名蒙上一層陰影。
習近平同志選擇蘭考這樣一個具有標桿意義的地方、又是級別不高但處于承上啟下的縣這一級關鍵環(huán)節(jié),闡述此番觀點可謂語重心長、寓意深刻、用心良苦,對全國基層工作同樣具有普遍指導作用。在這里既是強調黨要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更是清醒地認識到公權力、公信力已游走在“陷阱”的邊緣,之所以特別提醒全黨注意和謹防“塔西佗陷阱”,也充分體現了中央領導集體關于政權人心向背的重大思考。
眾所皆知,類似情況在我國思維語境中常常以寓言“狼來了”和典故“烽火戲諸候”來表達,如今更多適用于公共領域和經濟領域。近些年陸續(xù)發(fā)生的類似事件:“三鹿”奶粉事件讓國家免檢制度遭到民眾和媒體的質疑、“郭美美事件”讓紅十字會高大形象一下子跌入谷底、浙江甬溫線動車事故后因發(fā)言人的不當言論激怒民眾從而加深裂痕、“你是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的“雷人”官腔讓各級政府部門飽受詬?。黄渌T如國產奶、城管執(zhí)法、環(huán)保監(jiān)測等也中槍紛紛陷入“塔西佗陷阱”,此詞逐漸演變成公共輿情中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匯,而且并非個案。也許本來應該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地方或部門卻用“實際行動”把好事也變成了壞事。如果是一件壞事,那就更難以想象會演變成什么模樣。
試想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處在國家和社會發(fā)展中的基點位置,就好比多米諾骨牌中最頂頭的那一張。那一張骨牌倒塌必然引發(fā)多米諾效應,最終會導致整個系統(tǒng)大崩潰。由此可見,掉入“塔西佗陷阱”后,不論誰是主體,只要將人民利益放在對立面,所引發(fā)的“蝴蝶效應”必將影響社會發(fā)展與穩(wěn)定。屆時無論你如何說怎么做,都得不到正面評價,結果老百姓就是“老不信”,這勢必危及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
做錯了事,大家不滿意,這個還可以理解。關鍵是做了好事,大家卻評價不高。要知道,這必定是不信任積累得太久、太深了。當前全國上下打老虎也好,拍蒼蠅也罷,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據都足以說明干群關系在疏遠,形式主義、民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四風”問題越來越突出,這些行為都極大的損害了黨的形象,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好在黨中央審時度勢、懲腐治吏、整治四風、力挽狂瀾。足以證明我們將瀕臨陷阱邊緣,存在的問題已不容忽視。“你說我不信”、“越說越不信”儼然成為當下一種無奈之常態(tài)。長經以往必將滑入“塔西佗陷阱”。當務之急要規(guī)范公權力運行,提升政府公信力。
基于此,習近平同志諄諄告誡我們,要必須遠離“塔西佗陷阱”,盡快回歸群眾路線本意。筆者認為:一是要密切聯系群眾,與人民群眾真正心連心。二是要搞好輿論引導,對于發(fā)生的事,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要依托自媒體平臺傳播事實,牢牢把握輿論宣傳的主動權。三是要提升干部素質,深入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抓好干部的作風建設,爭做“清廉為官、事業(yè)有為”好干部。四是要著力解決問題,對于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杜絕表面文章,真心誠意惠民生、辦實事。五是要確保信息公開,讓群眾充分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六是營造法治環(huán)境,加大法治宣傳,形成自覺尊法學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只有這樣,扎扎實實,從一件一件具體事開始,一點一滴來修復公權力的公信力,黨和人民的關系就會象革命戰(zhàn)爭時期那樣,魚水情深、密不可分,“塔西佗陷阱”就無從談起,自然也就變得不再可怕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