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是什么?在哪里表現(xiàn)出來?這不但是每個中國人都有必要關(guān)心的,而且也是世界各國政界、學界專家都很關(guān)心的,因此是一個普遍性的話題。
“中國精神”的主體究竟是什么人
“中國精神”究竟是誰的精神?也就是說,我們所說的“中國精神”的主體究竟是什么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思考和言說也并非總是清醒一貫的。例如,首先對“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的理解,就有許多歧義。因為“國家”這個概念,實際上有三種不同的含義:一是民族文化意義上的國家,即“祖國”;二是地域疆土意義上的“國家”,通常用于國際的識別;三是階級政治意義上的“國家”,即政權(quán)體系。人們?nèi)绻荒茏杂X地把握三重含義之間的具體歷史關(guān)系,就可能連誰是“中國人”都弄不清楚。我們要講“中國精神”,首先需要確定, “中國”指的是我們的“祖國”,即以民族文化意義上的國家為根底和家園的“國”。我們的愛國主義,愛的就是這個國。在這個意義上的“中國人”,就是指整個“中華民族”的所有成員。“中華民族”是世界上一個體量最大、歷史最長、根底最深的人群共同體概念。我們講“中華民族”的時候,不是只講里面的某一個別民族如漢族,或某個少數(shù)民族;講中國人的遠古祖先的時候,不是只有炎黃,還有蚩尤及其他少數(shù)民族先祖;講今天的中國人,不能只講大陸的人,而忘記了港澳臺和海外華人等;更不能像有些商家和媒體那樣,把中國人說成只是他們的客戶的那一群人( 城里人、有錢人、追逐時尚的人等) 。就是說,講中國人的時候,我們心中一定要有幾千年來逐漸融匯凝聚起來的、現(xiàn)今已有56個民族、十幾億人的一個大家庭,這才是“中華民族”的完整所指??傊谥腥A民族主體的定位上,我們需要有一種寬廣的胸懷和深遠的歷史眼光,知道我們這個民族是怎么來的,我們這個民族現(xiàn)在面臨著什么,將來怎么走下去。
在思考各種問題、說明各種現(xiàn)象的時候,不要撕裂、肢解中華民族主體
近些年在社會上出現(xiàn)的種種文化“圈地”現(xiàn)象:各種思潮、各種理論和意識形態(tài),紛紛憑借金錢和權(quán)勢的力量,給自己拉桿子,圈地盤,造圍墻,打造了各自為政的輿論空間,只管自說自話,彼此之間一味爭長論短,只有競爭不講合作,只有爭奪沒有共建……這些,實際上正是對文化主體的一種撕裂,是對民族精神的一種撕裂。因此造成的混亂是比較嚴重的。
比如,習近平同志在紀念孔子誕辰會議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diào)了中國古代雖然有儒家一度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但中華文化始終是“多元多向發(fā)展的”,其他各地區(qū)各民族的各家學說也都算數(shù)。所以,他的傳統(tǒng)文化觀并不是簡單的儒家主義。而有些跟風直上的人,卻極力把這一講話解釋成儒家主義。這就是在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整體面貌及其主體構(gòu)成的時候,無意中把它撕裂,以偏概全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