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他7年無償為800多人找到工作 自己卻遭遇破產(chǎn)
馬占路又有了新的夢想。
1997年,馬占路在本溪市區(qū)殘聯(lián)的幫助下開辦了一家信息中心。信息中心除了婚姻介紹、房產(chǎn)信息中介外,主要業(yè)務(wù)就是無償幫殘疾人找工作。后來,經(jīng)常有下崗職工也來求職,熱心的馬占路常常不忍收取60-100元的中介費,開始無償?shù)亟o家境困難的下崗職工找工作。
經(jīng)過媒體報道和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求職者找到了馬占路,他在信息中心樹起了“無償信息板”,建立了求職和用工兩本檔案,準備大干一場。做好中介服務(wù)最關(guān)鍵的有兩點,一是信息渠道的暢通,二是中介本身的信譽度。為此,從1998年3月起,馬占路每月拿出2000元錢在本溪廣播電臺“今晚山城風”開設(shè)了一檔15分鐘的欄目。他的初衷是想把房產(chǎn)信息做好,順便發(fā)布一些求職信息,做到中介生意和幫人找工作兩不誤。然而,隨著求職需求量的增加,15分鐘的房產(chǎn)信息欄目幾乎全部成了免費求職熱線。這期間,馬占路的信息中心雇傭了七八個業(yè)務(wù)員,他們沒有基本工資,只有績效工資,基本上算是志愿者,每天電話幾乎都是為了幫人找工作。小小的一間門市房,每天人員爆滿,信息中心干得最火熱的時候,也是馬占路收入最低的時候。兩年時間,馬占路用光了全部積蓄,甚至不得不低價賣掉代步殘疾車和結(jié)婚戒指,只為了交納每月400元的房租和數(shù)百元的電話費。
幫人找工作的“無償信息板”。圖片來源:遼寧文明網(wǎng)
幫人聯(lián)系工作需供需雙方的同意,“一拍即合”的時候并不多,馬占路常常要拄著拐杖跑四五次才能讓雙方滿意。有個女青年王輝,父母雙亡,孤身一人。馬占路四處為她奔波,最后終于為她找到了一份可心的工作。王輝用第一個月的工資給馬占路買了個西瓜,還留下50元錢。馬占路不想收,他自己腿腳不利索,就讓同事拿著錢追到了汽車站,結(jié)果王輝又把錢從車上扔下來。就這樣,馬占路才第一次收下了幫人找工作的錢。
幫人找工作,除了辛苦和奔波,他甚至還遇到了生命危險。有一次,馬占路開著殘疾代步車,拉一位下崗女工去一家工廠找工作。返途中,他接到家里電話說母親病重,他加大油門就往家趕,結(jié)果因車速太快連人帶車飛到車道上,造成了輕微腦震蕩,而他只躺了三天就又回到店里繼續(xù)工作。還有一次,一個下雪的晚上,馬占路在幫人找工作的路上,不小心將拐杖插到了路邊的下水井里,一下折成了兩節(jié),他硬是爬到10多米遠的公共電話亭撥打報警電話,才被安全送回了家。
最困難的時候,為解決午飯費用,馬占路干脆帶領(lǐng)大家一起擦皮鞋。2002年冬天,馬占路因交不起房租和電話費,只能將信息中心暫時關(guān)停??墒乔篑R占路找工作的人還是很多。2003年,馬占路的一個好朋友借錢給他重新開業(yè),但警告他不可再幫人找工作??伤€是“不務(wù)正業(yè)”,繼續(xù)幫求助者找工作。最后,信息中心還是不得不瀕臨倒閉。
2000年,馬占路(右)在本溪廣播電臺發(fā)布求職信息。圖片來源:遼寧文明網(wǎng)
30元匯款單的故事。圖片來源:遼寧文明網(wǎng)
這期間,有很多媒體報道了他的故事,全國各地的好心人紛紛來信。2000年,有一個30元錢匯款單的故事令人感動。當時《遼寧青年》雜志刊發(fā)了馬占路無償找工作瀕臨破產(chǎn)的境遇,有一位來自云南曲靖宣威市的高中學生劉蓓通過郵局匯來了30元錢,在匯款人簡短附言一欄寫了一段讓他流淚的話:“我是個學生,沒有太多的錢,但我想這點錢至少還夠你打三個電話,至少可以幫一名下崗工人找到工作。愿你讓這個世界重燃愛心,莫讓愛心冷卻,遠方的我永遠支持你。”短短的幾行字正是善心的共鳴。
馬占路的信息中心開辦7年來,無償為近5000人次提供了服務(wù),為800多人找到了工作。而馬占路卻傾盡所有,負債累累,甚至背著妻子“偷”家里的錢幫助別人。2004年,他離婚了,多年經(jīng)營的中介事業(yè)也岌岌可危,人生一度走向低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