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到法律前面,這和古代扁鵲三兄弟行醫(yī)故事所蘊含的哲理一脈相承。在紀律建設中,我們要以“三嚴三實”為標尺,像扁鵲三兄弟治病那樣,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早施治,精心呵護黨員干部隊伍整片“森林”的健康。
抓早抓小要“嚴”,重在動輒則咎。古人說得好,良醫(y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因此,我們既要學扁鵲大哥重視“無病”先防,把“宣紀”這一“預防保健”工作做嚴、做實,又要學扁鵲二哥治病于初萌,對違紀違規(guī)行為早出手、早處置。而落實抓早抓小,關鍵在“嚴”,要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零容忍態(tài)度,動輒則咎。一些干部在落馬后不約而同地懺悔:“如果當初能有人提醒我,就不會走到這一步了。”所以,動輒則咎,其實質就是對黨員干部的保護和挽救!這正像人生病要盡早看,能“門診防”的,就不要“住院治”,我們紀檢監(jiān)察干部必須要有這個擔當。這種擔當絕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而要手底下見真章,該得罪的人就要得罪,該打的“板子”必須嚴厲打下去!紀律建設是治本之策,需要我們抓常、抓細,久久為功。
快查快結要“實”,重在亡羊補牢。紀律審查新思路要求我們在放眼于整片“森林”健康的前提下,針對“病樹、爛樹”要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快查快結、快進快出,騰出更多時間、精力深入分析研判“樹木和森林”狀況,區(qū)別不同情況提出處置意見。這就要求我們學習扁鵲治病的“愈后防復”,既注重抓好違紀事實的懲治,又重視抓好事后處理。習近平同志指出:“有問題并不可怕,怕的是對問題麻木不仁,要對癥下藥,亡羊補牢”。一方面,我們要緊盯“關鍵少數(shù)”,把預防做“實”,堅決利用好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這個利器,靈活運用案情剖析、以案釋紀、以案說理等方式,用身邊案警示身邊人,充分釋放紀律審查的正能量,有效喚醒領導干部的黨章黨紀意識,積極引導廣大干部自覺形成遵規(guī)守紀的新常態(tài)。另一方面,我們要以案件暴露出的問題為導向,及時扎細、扎實制度的籠子。要針對一些腐敗問題易發(fā)多發(fā)的重點領域、重要部門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對癥施治”,切實將原則性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的具體規(guī)定,讓干部明確“法無授權不可為”,一旦違反制度,必須要受到處罰,確保權力在全天候的“探照燈”下運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