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問題,事關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對哲學社會科學界來說,學風問題則是關系能否建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體系、能否更好地為黨和國家事業(yè)大局服務的重大問題,是決定哲學社會科學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
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調(diào)研時,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加強學風建設、引領學術風氣上帶個好頭、做出示范,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創(chuàng)新和話語創(chuàng)新,著力用中國理論來解讀中國實踐、回答中國問題,切實掌握學術話語權。
這是中央領導關于學風問題的最新論述,也是指導當前哲學社會科學界加強學風建設的重要文獻。哲學社會科學界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劉奇葆同志重要講話精神,高度重視學風建設,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把學風問題作為搞好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牛鼻子緊緊扭住,想出真辦法、拿出真功夫、結出真果實。
一是要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界存在的學風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采取堅強有力的措施,加強對哲學社會科學的規(guī)范和引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扭轉(zhuǎn)了哲學社會科學界過去一些年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不良傾向,政治方向更加堅定,學術導向更加明確,形成了日益繁榮的發(fā)展局面。但也應看到,哲學社會科學界存在的不良學風并沒有得到根本扭轉(zhuǎn),學術生態(tài)并沒有得到徹底凈化。主要表現(xiàn)為:學術官僚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而優(yōu)則仕”的“重官輕學”問題仍然突出;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黨委領導不力,以歷史虛無主義為代表的錯誤思潮仍在高校課堂、學術會議和學術報刊上頻頻露面;學術批評缺失,以SSCI為主體的學術評價體系仍占主導地位,適應中國國情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尚未建立;學術原創(chuàng)性不足,理論脫離實際,抄襲、剽竊和低層次重復現(xiàn)象仍然嚴重。以上這些現(xiàn)象如果得不到根本遏制,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將無從談起。
二是要高度重視學風問題在哲學社會科學管理中的牛鼻子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際國內(nèi)形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抓住了新時期國家改革和發(fā)展的牛鼻子,抓住了黨的建設的牛鼻子。學風問題既是關系哲學社會科學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又是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先導性、前提性問題。哲學社會科學管理說起來有千條萬條,但最易取得成效又最難得到堅持的,最難引起重視又最具提綱挈領作用的,就是學風問題。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來說,抓住了學風問題,就是抓住了哲學社會科學管理的牛鼻子,就是抓住了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牛鼻子,必須將之上升到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戰(zhàn)略層面,上升到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戰(zhàn)略層面,予以重視和充分考量。
三是要建立強有力的學風建設和整頓領導機構。學風問題,不是某個高校、某個科研院所單獨存在的問題,而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界普遍存在的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如果不能站在全國層面建立全國性的學風建設和整頓領導機構,學風建設和整頓的成效將大打折扣。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學風建設和整頓,如果沒有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沒有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就不會取得像黨中央在管黨治黨、從嚴治吏方面一樣的系列顯著成效。而這些成就的取得,必須仰賴一個強有力的學風建設和整頓領導機構。
四是要抓住重點,以點帶面,用藝術的手法做好學風建設和整頓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管黨治黨、從嚴治吏的過程中,從出臺中央八項規(guī)定、反“四風”走好群眾路線,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老虎’、‘蒼蠅’一起打”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每一步都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取得了真正實效。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學風建設和整頓工作,也應如此??上绕诳紤]抓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第一,建立覆蓋全國的學術征信和查詢體系,為職稱評定、晉升、課題申請、評優(yōu)評獎等提供一票否決式的參考。第二,取消以SSCI為主體的學術評價體系,重視國內(nèi)學術報刊的學術評價功能,建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第三,重新審視和評價現(xiàn)有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基金資助體系,將以前期資助為主改變?yōu)橐院笃谫Y助為主,大幅度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科研人員智力付出和勞動投入的國家和政府埋單比例。
五是要發(fā)動群眾,充分調(diào)動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學風建設和整頓的熱情,發(fā)揮他們的作用。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學風建設和整頓,一刻也離不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關心和支持。要建立普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參與學風建設和整頓的機制,打通參與的通路,發(fā)揮群眾參與、群眾監(jiān)督的長處,堅定他們?yōu)闃淞⒑徒ㄔO良好學風貢獻力量的決心。
當前,國際國內(nèi)形勢錯綜復雜。哲學社會科學界要牢記使命、勇于擔當,以中央領導有關哲學社會科學講話精神為指導,抓好學風建設和整頓工作,為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