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術館預展現場。
木刻、版畫、油畫、國畫、雕塑……上百件作品在浙江美術館筑起了一道新的“長城”——今天,由省文化廳、省文聯主辦的《血肉長城——浙江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美術作品展》拉開預展序幕。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浙江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重要戰(zhàn)場之一。英勇的浙江軍民在戰(zhàn)斗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不可戰(zhàn)勝的民族氣節(jié),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了銘記歷史,紀念先烈,展覽由“民族的脊梁”、“歷史在凝聚”、“滄海變桑田”三大部分組成。偌大展廳里,人們靜靜地傾聽省文聯主席、省美協(xié)主席許江對作品的現場解讀。
站在第一部分“民族的脊梁”前,梁平波的三聯國畫《1939年周恩來在紹興視察抗戰(zhàn)工作》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大廳中央,面對自己全新創(chuàng)作的油畫,許江詮釋道:四幅由春夏秋冬組成的《葵》從生長到燃燒,從燎原到輝煌,是對抗戰(zhàn)勝利、一代英烈的紀念。
在第二部分“歷史在凝聚”中,老一代美術家的“木刻版畫”成了承載歷史、凝聚歷史的生動記憶。“這些老一代藝術家是在極其艱苦的創(chuàng)作條件下完成這些傳世之作的。那時候,他們手中的刀既是武器,也是刻畫對敵人仇恨的工具。”許江說。
歷史將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張漾兮、宋秉恒、丁正獻、莫樸、涂克、張懷江、葛克儉、趙延年等老一代美術家的木刻版畫,充分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勵中國人民前赴后繼、為民族而戰(zhàn)。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前行。第三部分“滄海變桑田”里,可以看到昔日的浙江人民拿起武器,保家衛(wèi)國,在四明山、天目山、龍門山、雁蕩山等曾經英勇戰(zhàn)斗的地方,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舊貌變新顏,令人無限感懷。
許江說,近幾年來,省美協(xié)特別組織全省各地藝術家,去當年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采訪寫生,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其目的是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解那一段崢嶸歲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