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黨的組織機構和組織制度
第十九條 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它的基本條件如下:
(一)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都由選舉產生。
(二)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全國代表大會,在地方范圍內是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全國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委員會和地方各級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向代表大會負責并且報告工作。
(三)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必須經常聽取下級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意見,研究他們的經驗,及時地解決他們的問題。
(四)黨的下級組織必須定期向上級組織報告工作。下級組織的工作中應當由上級組織決定的問題,必須及時向上級請求指示。
(五)黨的各級組織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原則,任何重大問題都由集體決定,同時使個人充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六)黨的決議必須無條件地執(zhí)行。黨員個人必須服從黨的組織,少數必須服從多數,下級組織必須服從上級組織,全國的各個組織必須統(tǒng)一服從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
第二十條 黨的組織是按照地區(qū)和生產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在某一個地區(qū)內,管理全地區(qū)黨的工作的組織,對于這個地區(qū)內各個部分黨的組織來說,是上級組織。在某一個生產單位或者工作單位內,管理全單位黨的工作的組織,對于這個單位內各個部分黨的組織來說,是上級組織。
第二十一條 黨的各級最高領導機關如下:
(一)在全國,是全國代表大會;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是它所選出的中央委員會。
(二)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是省代表大會、自治區(qū)代表大會、直轄市代表大會;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是它們所選出的省委員會、自治區(qū)委員會、直轄市委員會。在自治州,是自治州代表大會;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是它所選出的自治州委員會。
(三)在縣、自治縣、市,是縣代表大會、自治縣代表大會、市代表大會;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是它們所選出的縣委員會、自治縣委員會、市委員會。
(四)在基層單位(工廠、礦山、其他企業(yè)、農村中的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和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機關、學校、街道、人民解放軍中的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是基層代表大會或者黨員大會;在基層代表大會或者黨員大會閉會期間,是它們所選出的基層黨委員會、黨支部委員會或者支部委員會。
第二十二條 黨的選舉必須能夠充分表現(xiàn)選舉人的意志。黨的組織和選舉人所提出的候選人名單,應當經過選舉人的討論。選舉采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并且必須切實保障選舉人有批評、不選和調換每一個候選人的權利。黨的基層組織的選舉,在不可能采用投票方式的時候,可以采用舉手表決的方式;在這種情形下,應當采取按照候選人名單逐個表決的辦法,禁止采取全名單一次表決的辦法。
第二十三條 黨的選舉單位對于被選舉到黨的代表大會和黨的委員會的成員,有權在他的任期內加以撤換。在地方各級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上級黨的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調動或者指派下級黨組織的負責人。
第二十四條 個別地方如果由于特殊情形,暫時不能召開黨的代表大會或者黨員大會選舉黨的委員會,可以召開黨的代表會議選舉,或者由上級組織指定。
第二十五條 黨的中央組織和地方組織的職權應當有適當的劃分。凡屬全國性質的問題和需要在全國范圍內作統(tǒng)一決定的問題,應當由中央組織處理,以利于黨的集中統(tǒng)一;凡屬地方性質的問題和需要由地方決定的問題,應當由地方組織處理,以利于因地制宜。上級地方組織和下級地方組織的職權,也應當根據同一原則作適當的劃分。下級組織所作的決議,不能同上級組織所作的決議相抵觸。
第二十六條 關于黨的政策問題,在黨的領導機關沒有作出決議以前,黨的下級組織和黨的委員會的成員,都可以在黨的組織內和黨的會議上自由地切實地進行討論,并且向黨的領導機關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是黨的領導機關一經作出決議,他們就必須服從。下級組織如果認為上級組織的決議不符合本地區(qū)、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應當向上級組織請求改變這個決議;但是如果上級組織認為仍然應當執(zhí)行原來的決議,下級組織就必須無條件地加以執(zhí)行。
關于全國性質的政策問題,在中央領導機關沒有發(fā)布意見和作出決議以前,各部門、各地方組織和它們的負責人,除了自行討論和向中央領導機關提出建議以外,不許自由發(fā)布意見和作出決議。
第二十七條 各級黨組織的報紙,必須宣傳中央組織、上級組織和本級組織的決議和政策。
第二十八條 凡是成立新的黨的組織,或者撤消原有的黨的組織,都必須由上一級組織決定。
第二十九條 為了便于指導各地方的工作,中央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在幾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的范圍內,設立中央局,作為自己的代表機關;省、自治區(qū)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在若干個縣、自治縣、市的范圍內,設立地方委員會或者相當于地方委員會的組織,作為自己的代表機關;直轄市、市、縣、自治縣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在市內、縣內設立若干個區(qū)委員會,作為自己的代表機關。
第三十條 黨的各級委員會可以按照需要,設立若干個部、委員會或者其他機構,在自己的領導下進行工作。
第三章 黨的中央組織
第三十一條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名額,代表的選舉、改選和補選辦法,由中央委員會決定。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由中央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在特殊情形下,中央委員會可以決定延期或者提前召開。如果有三分之一的代表的要求,或者有三分之一的省一級組織的要求,中央委員會必須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會議。
第三十二條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和中央其他機關的報告;
(二)決定黨的方針和政策;
(三)修改黨章;
(四)選舉中央委員會。
第三十三條 黨的中央委員會任期五年。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名額,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央委員會委員出缺,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依次遞補。
第三十四條 黨的中央委員會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黨的全部工作,執(zhí)行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代表本黨同其他政黨和團體發(fā)生關系,建立黨的各種機關并且領導它們的活動,管理和分配黨的干部。中央委員會通過中央的國家機關和全國性的人民團體中的黨組,來領導這些組織的工作。
第三十五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黨組織根據中央委員會的指示進行工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在中央委員會的領導下,管理軍隊中的黨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
第三十六條 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中央政治局召開,每年至少兩次。
第三十七條 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的常務委員會和中央書記處,并且選舉中央委員會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總書記一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中央書記處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領導之下,處理中央日常工作。中央委員會的主席和副主席同時是中央政治局的主席和副主席。中央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設立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一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