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影
“設計師在紀念館三期里,用到了很多虛實的手法。”
通往廣場的兩座橋,第一座一面是銹鋼板一面是欄桿,另一座一面是清水混凝土一面是欄桿。
在一層展廳上方,有個很大的采光天井,陽光由此投射到屋中,形成一個很大的光圈。
這個光圈,正好與相鄰的混凝土圓柱體建筑“虛實呼應”。在這個“實”的混凝土圓柱體中,又是一個“虛”的“時光隧道”。
游客可以通過自動扶梯,慢慢通過這個由影片、圖片組成的“光影隧道”,回顧抗戰(zhàn)的歷史。
此外,展館外的400多根清水柱,在陽光照射的時候,會形成無數(shù)光線,走在廊中,也仿佛穿過“時光走廊”。
記者還了解到,展館內的幾個重要區(qū)域:勝利之光——前廳、和平之光——序廳、希望之光——休息大廳以及報告廳、貴賓廳等內部裝飾裝修已基本完成。
圓形穹頂?shù)男驈d內,會安放一個8米高的歷史建筑立面浮雕,用1:1仿真歷史場景雕塑等,把歷史展現(xiàn)在游客眼前。
“這里的展覽注重體驗過程,在豐富有趣的建筑空間中了解抗戰(zhàn)勝利的歷史。”歐陽召生說,整個紀念館還會拿出5個展廳專門用于紀念抗戰(zhàn)歷史,展廳的命名和概念設計也留下了懸念。
在“勝利廣場”一側,是長154米、高14.1米到23.7米的漸變“勝利之墻”,這是紀念館為數(shù)不多有色彩的地方。
“勝利之墻”,由銹鋼板制作而成。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從寶鋼運來這批鋼板后,便用噴硫水的方式加快生銹,銹到一定程度時再將溶液洗掉,將其固化。這塊弧形的“勝利之墻”目前還沒有裝好,但裝好后,“斑駁血跡”的視覺效果,會震撼到參觀游客。
“它有三個寓意,一是象征八年抗戰(zhàn)的血與火;二是采用冷兵器刀槍的材質,象征抗戰(zhàn)刀光劍影;第三是鮮血的顏色,象征著抗戰(zhàn)是用鮮血換來的勝利。”歐陽召生說,這堵逐漸“變高”的勝利之墻背后,就是“勝利之路”。設計師把八年抗戰(zhàn)的奮斗征程,用光影交錯漸變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
走進勝利之路,你會發(fā)現(xiàn)路的入口首先下沉,進入兩片高墻之中,空間黑暗壓抑,代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祖國經歷的艱難險阻;隨著坡道逐漸上升,高墻降低,陽光灑入道路中,暗示著抗戰(zhàn)中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頑強抵抗;最終走到道路頂端,視野開闊,將廣場盡收眼底。
勝利之路的終點是“勝利之柱”,“勝利之柱”為火炬造型,在重大儀式時,可以點燃“勝利之火”。“勝利之墻”下方一圈,則是黑色的抗戰(zhàn)英烈紀念碑。
綠與樹
3種植被,代表“平和平靜嚴肅”
中建八局三公司工程技術相關負責人馬磊表示,紀念館三期的植被分別有不同寓意。植物布置氛圍在延續(xù)二期莊重的基礎上向較為輕松、平和的方向過渡。
勝利廣場上的植被,主要是香樟、銀杏、櫸樹、墨西哥落羽杉、樂昌含笑、馬褂木,主要表達的是“平和”的寓意——勝利的曙光更加讓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所以樹種選擇多樣,增加觀色、觀花、觀果樹種,讓游客們的心情得到放松。
慢慢步入和平廣場后,樹種逐漸多樣,視線打開,雪松點綴其中,心情慢慢得以舒緩平靜。
參觀結束后的地方,栽植以雪松為主的基調樹種,烘托嚴肅、冥思的環(huán)境氛圍。據(jù)了解,雪松,表達“嚴肅”的主題。
①從切面圖可以看出,被“抬高”的廣場下是紀念館。②和平之光——序廳中,可以乘扶梯進入抗戰(zhàn)“時光隧道”。③紀念館中的放映廳效果圖。④希望之光——休息大廳中,同樣能感受到穿過天井的陽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