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偽軍包圍 槍林彈雨巧突圍
1940年正月初六,為開展工作,包森帶著婁平等16人夜宿冀東遵化西南部的黃臺。第二天上午10點,村南發(fā)現(xiàn)敵情。大家立即向村東北轉移。剛出村,就發(fā)現(xiàn)偽軍已從東北逼近,步槍火力已夠得著。于是大家又向西轉移。西北四公里是遵化城,有日軍守備,地形又不利,大家明知向西轉移很危險,但此時已無法顧及,才跑出二三百米,就發(fā)現(xiàn)遵化城里的日軍已到團練屯,雙方相距不到1000米了,只好又折向南突圍。態(tài)勢已非常危急:包森部隊深夜到來,百姓接待聲音稍大。又有奸細告密,部隊已被數(shù)十倍日偽軍包圍。
留在后面擔任掩護的8人主動回守大院以牽制敵人,另外8人繼續(xù)向南突圍。日偽軍從后面兜上來,邊掃射、邊追擊,雙方相距不過600米左右。大家決定分頭撤退,這樣可以分散敵人的火力。包森等5人沿干河溝直奔黃臺口子,婁平等3人向右翻越一個小山丫口。小山丫口雖不高,但比沿干河溝突圍卻慢多了。等包森5人繞過黃臺口子后,日偽軍的火力便轉向婁平等3人。3人中婁平殿后,等前面兩人翻過山,婁平距山丫口尚有十多米。這時,日軍集中火力對準他一個人。一挺歪把子的子彈掃在他腳下二三米處,他迅速臥倒。機槍一停,利用敵人換子彈夾的間隙,他向上躍進幾步;第二次子彈又掃到他的腳下,他趁空隙又向上躍進幾步;第三次,子彈掃到他頭頂正上方1米多的地方,形成6米左右的橫線,打得山上的小石粒飛蹦。槍聲稍一停息,婁平又躍進幾步,朝山梁急速翻滾過去。這時第四次掃射的子彈擦著山梁飛過,婁平總算初步脫險了。他喘了口氣,迅速下山。
到了山下的馬各莊,老鄉(xiāng)把自行車送給婁平,借著自行車的速度,他只兩三分鐘便趕上了包森等人,終于脫險了。
當機立斷突圍 越權指揮救屬隊
1940年秋,青紗帳才倒,日軍又開始“掃蕩”了。秋末的一天,十三團在魚子山與日軍激戰(zhàn)竟日,夜里向盤山轉移,準備占領主峰一帶的有利地勢。
夜半時分,隊伍過洙水山口,特務連長賈子華率尖兵進入小岑村。沒想到,日軍已在該村宿營。尖兵悄悄退了出來。小岑村是通往盤山中心的內山口,這里有敵人,說明日偽軍已在山里部署開了。包森不敢怠慢,立刻率部登西山,以便觀察敵情,待機行動。
這座山南北長約10公里,起伏不大,又很單薄,無險可守,打起來極易失利,不可久留。第二天上午10點,發(fā)現(xiàn)東面山下戶家峪沒有敵情,包森便率特務連下山,打算穿過戶家峪村,到東山占據(jù)有利地勢,掩護所部向盤山主峰轉移,徹底扭轉被動局面。
不料進村后就與剛進村的偽軍狹路相逢。偽軍人多,不可戀戰(zhàn),包森等迅速向東山上撤退。就聽偽軍中有人大喊:“戴八角帽的是老包!”包森馬上扔掉帽子。偽軍又喊:“穿夾襖的是老包!”他又甩掉夾襖,真是“割須棄袍”。等到包森率特務連擺脫了偽軍登上盤山主峰后,后面的隊伍與他們隔開了。
話分兩頭,此時婁平仍在西山上,日軍已順著山梁自南向北進攻,火力很猛,八路軍開始后退,情況萬分危急。團直屬隊的幾十人失去了指揮,如果形勢繼續(xù)下去,很可能全軍覆沒。婁平見勢不妙,查看一下地形后,當機立斷,站出來迅速指揮直屬隊下山向東突圍。雖然隊伍在東山坡上挨了日軍的幾發(fā)炮彈,但總算大部分突圍出去了。
當夜,婁平帶著幾個人,經(jīng)磚瓦窯到達山前八路軍團部駐扎地的怪子峪。
幾十年過去后,當年的譯電員回憶起此事,還心存感激地對他說:“當年虧得有你指揮,不然大伙就危險了。”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