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期間犧牲了多少共產黨將領(3)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抗戰(zhàn)期間犧牲了多少共產黨將領(3)

——談對抗戰(zhàn)期間犧牲的中共將領群體認識的缺失與失真

4、中共部隊一直沒有按照國際慣例,追加在抗戰(zhàn)中犧牲的將領軍銜。

二戰(zhàn)中,無論是國民政府,還是蘇聯、美國等都曾對在戰(zhàn)爭中陣亡的將士嘉獎的同時,普遍追加了軍銜,就連加害國日本的軍隊也不例外。如,1937年8月29日,侵華日軍第三師團步兵五旅團步兵六聯隊隊長倉永辰治步兵大佐,在入侵上海吳淞鐵路碼頭的作戰(zhàn)中,被中國軍隊擊斃,死后被追晉為陸軍少將。1939年6月17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第十三軍十五師團步兵團團長田路朝一陸軍少將,在安徽南部的一次戰(zhàn)斗中,被中國軍隊擊斃,死后被追晉為陸軍中將。國民政府方面,如第七十九軍中將軍長王甲本在衡陽保衛(wèi)戰(zhàn)中壯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犧牲的蕭山令等幾位少將,后均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等等。但對于中共領導的抗日部隊犧牲的將領們來說,截至目前,沒有對他們進行過軍銜上的追加。

5、新中國成立后首次授予軍銜時,對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中共將領僅僅追認為烈士,并沒有進行軍銜上的追加。

1955年在全國授予軍銜的時候,只是對在戰(zhàn)爭中幸存下來的中共將領進行了軍銜授予。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自己的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等等。但對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官兵僅僅是追認為烈士,并沒有進行軍銜上的追加,貽誤了追加抗戰(zhàn)期間犧牲的中共將領軍銜的最佳時機,留下了歷史的遺憾。

認定與考證抗戰(zhàn)期間犧牲的中共將領群體意義重大

毫無疑問,所有抗日的黨派,所有抗日的階級、階層,都對抗日戰(zhàn)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其中,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抗日戰(zhàn)爭中擔負著敵后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任務,人民軍隊在敵人后方所進行的游擊戰(zhàn)爭,有著偉大的戰(zhàn)略作用。在這中間有許多的中共將領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從職務上來講,他們有的是師長,有的是旅長,有的是團長,但他們對于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的貢獻則是巨大的。全面定位這個群體有利于進一步理解中共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更有助于理解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作用。

據史料記載和部分官兵的回憶,在許多中共開辟的根據地中,當地老百姓平時都稱中共高級指揮官為將軍。如1938年11月犧牲的范筑先,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參謀長、旅長等職,建立了中共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生前在魯西南一帶被稱為“范將軍”。再如1937年9月9日升任為中共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軍長的柴世榮,被東北當地老百姓稱為“神兵天將飛將軍”。有的中共部隊領導人,不僅僅是老百姓,就連國民黨人也認為他們是將軍,如1939年底,蘇中根據地負責人管文蔚及惠浴宇、陳同生等同志,應國民黨人李明揚的邀請,去泰州訪問李明揚時,李明揚公開打出了“歡迎四將軍”的標語。

在抗戰(zhàn)中犧牲的中共將領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理應給予他們應有的定位。正如徐向前在1955年授軍銜大會上說的:“我們這些人是幸存者,許多戰(zhàn)友犧牲了,如果他們不犧牲,元帥、將軍應該是他們的。”

在國際上,通常把一國在戰(zhàn)爭中犧牲的將領數量,作為考察其在戰(zhàn)爭中貢獻度大小的重要數據之一。考證與認定抗戰(zhàn)期間犧牲的中共將領群體,就可以改變戰(zhàn)后幾十年來一直認定的中共在抗戰(zhàn)中犧牲的將領數量偏少的偏見,還原歷史本來面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們理解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地位,即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民族犧牲。

在20世紀90年代,筆者曾寫過一篇論文,吁請學界要正確認識與評價抗戰(zhàn)先烈群體定位的問題。在那篇文章中,我表達的主旨是要從歷史階段論出發(fā),從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角度,正確認識與評價國民黨部隊在抗戰(zhàn)中犧牲的先烈們,實事求是地恢復他們的歷史地位,褒獎他們的歷史功績。今天,值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把在抗戰(zhàn)中犧牲的中共將領群體的考證與定位問題提出來,同樣吁請學界加強對他們的重視和研究。我以為,無論是從學術研究由宏觀走向微觀、由關注個體到群體的層面上來講,還是從擴大視角和提升歷史認知,深入理解和認識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言,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作者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史學會副會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梓辰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