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全力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領導干部高度重視,踴躍參加,廣大人民群眾熱情支持,整個專題教育進展有序, 扎實深入,取得了作風整頓的顯著效果。筆者就這次參加“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感受非常深刻,受益匪淺,談談自己的認識與體會。
唐初詩人李嘉祐寫過一首《寄王舍人竹樓》,道是:“傲吏身閑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閑眠對水鷗。”這首詩,寫出了為官簡樸清閑、不羨榮華富貴的情懷,這自然不差;但是,主人公懶散閑適、淡漠經(jīng)濟民生的志趣傾向,卻不是我們共產(chǎn)黨的領導干部應該效仿的。共產(chǎn)黨的領導干部,決不能做這種不聞窗外事、一心求安閑的“太平官”,而是要胸中長存銳氣、勇氣、才氣這“三寸氣”,做心中有百姓、奮斗為民生的“有為官”。
胸中有銳氣,才能杜絕“懶”和“散”。“懶”是懶惰,“散”是散漫。身在其位而不謀其事,對待改革開放事業(yè)和人民群眾的關(guān)切,抱著“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漠然不理,只管在那里尸位素餐,這是一些多年在一個單位工作的領導干部常見的毛病。凡事要靠上級推,推一步走一步,自己不積極、不主動,長此以往,必將貽誤黨的事業(yè)。領導干部必須要杜絕“懶”和“散”,要有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銳氣。銳氣是一種魄力,是一種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有銳氣,才能不甘落后、敢為人先;有銳氣,才能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毛澤東同志把青年人比喻成“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期待有一個生機無限、活力四射的蓬勃局面;新時期領導干部也要時刻保持青年人的銳氣,自覺克服松弛懈怠的萎靡狀態(tài),以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的精神、高昂的熱情,保民生、促改革、謀發(fā)展,不遺余力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拼搏。
胸中有勇氣,才能杜絕“拖”和“繞”。“拖”和“繞”,是個別不負責任的領導干部常用的所謂“法寶”。工作中遇到棘手難題,不去想辦法解決,而是抱著一種掩耳盜鈴的心態(tài),裝不知道,或者鄙夷不理,采取“等等看”、“躲著走”的處理方法,將這些難題擱置起來。這樣的干部,缺乏敢于擔當?shù)挠職?,把難題視作地雷,生怕一不小心炸傷自己,所以絕不肯做掃雷手。但是,河清海晏是等不來的,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如果不是因為愚公,也不會“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如果人人都拖來繞去打花架子拳,最終只會把“芥蘚之疾”生生地變成“心腹之患”,豈不危險!所以領導干部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勇于“當戰(zhàn)士”,敢于沖鋒陷陣,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別說“硬骨頭”要啃,就是石頭也敢踩上去留下印記。
胸中有才氣,才能杜絕“慌”和“蠻”。“慌”是能力不足引發(fā)的本領恐慌,如果單單是本領恐慌,說明干部還有自知之明;假使能力不足而不自知,那就是“蠻”了,就會臨時“拍腦袋”,決策錯誤還自以為無限英明。實際工作中,不乏這樣的干部,自己才干一般,又不肯加強學習,結(jié)果總覺得自己被日新月異的形勢拋到九霄云外,在那里空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要想有才氣,就要不斷地學習。要加強理論學習,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政策學習,準確領會中央和上級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要加強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知識學習,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善于運用高新技術(shù)手段了解民情民意,做出更加符合群眾需求、更加富有時代特點的科學決策。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三嚴三實”是一把標尺,領導干部要按照這個標尺,在“嚴”上下功夫,在“實”上做文章。具體來說,就要存銳氣、增勇氣、長才氣,不斷攻堅克難、開拓創(chuàng)新,做一個實干有為的領導干部,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yè)績,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wǎng)評論自2013年3月1日上線以來,受到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稿件一經(jīng)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wǎng)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