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84歲高齡的陳靖殊前往江西南昌。76年前,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役——南昌會戰(zhàn)在那里打響。
陳靖殊站在會戰(zhàn)遺址的山坡上眺望,戰(zhàn)爭留下的累累白骨堆積成的墳頭和墓碑早已不見蹤跡。但看著漫山的松柏和白花,她仿佛依然看見當日的獵獵旌旗,聽見廝殺的沖鋒號角……而有關(guān)父親的記憶,也瞬間跳出了舊相片,如同遇水的海綿,變得充實、立體。
陳靖殊的父親是陳安寶,浙江臺州籍軍人,抗戰(zhàn)時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在南昌會戰(zhàn)中犧牲,他是浙江在抗戰(zhàn)中殉國的最高級別將領(lǐng)。陳安寶犧牲后,國共兩黨均給予了高度評價,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他題詞緬懷。
1939年的南昌會戰(zhàn)中,臺州軍人陳安寶戰(zhàn)死沙場
他是抗戰(zhàn)中殉國的浙籍最高將領(lǐng),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曾題詞緬懷
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之際,84歲高齡的陳靖殊老人深情回憶起父親——
最后一次見到爸爸,是部下抬回他的遺體
“精忠報國,體恤黎民”
是他入伍時的信條
陳安寶的故居位于臺州路橋橫街鎮(zhèn)一座衛(wèi)生院的北面,房屋有三層,黑瓦白墻。陳安寶犧牲后,陳靖殊的母親用政府發(fā)放的撫恤金進行了修建。
如今,陳靖殊和家人仍住在這里。
在門口的一片寬敞的院子里,記者見到了陳靖殊,她今年84歲,身體康健。
老人帶我走進這座故居,幾十年過去了,這里仍保存得很好。在一樓,一面屏風上書有“善夫堂”三字(陳安寶,字善夫),下掛將軍的照片,在兩側(cè)的墻上陳列著陳安保生平事跡圖片。二樓中堂懸掛“善盧”匾額,走廊廊沿掛“陳安寶故居”匾額。
“其實,父親常年在外打仗,三歲的時候見過他一面,最后一次見他就是部下抬回他的遺體。”陳靖殊說,她對父親的記憶大部分來自母親的講述和后來整理的圖片、資料。
不過,故居里存留下來的零碎線索還不足以拼湊起陳安保的戎馬一生。去年9月,與故居相距1公里的陳安寶紀念館開館,那里的記錄更為詳細。
跟著紀念館的講解和老人的回憶,陳安寶將軍的形象漸漸變得清晰明朗。
陳安寶幼年時,正逢腐朽的清末,他深知國家的積貧積弱需要年輕一代的奮力改變。20歲,陳安寶從軍,臨行前,曾為他授課的葉延平先生贈言:精忠報國,體恤黎民。
陳靖殊說,這八個字,父親始終把它當做人生的信條。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