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制約
今年2月,四川自貢大安區(qū)廟壩鎮(zhèn)14歲少女楊婷,在父母陪伴下,坐著輪椅到四川省臍血干細胞庫。因為身患急性白血病,一家人把對楊婷最后的求生期望寄托在臍血干細胞配型成功上,但是在干細胞公共庫里沒有找到與楊婷完全匹配的樣本。
(圖片說明:陜西志愿者在醫(y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
四川省臍血干細胞庫臨床服務部主任陳驍介紹說,庫里分為公共庫和個體庫,公共庫里的臍血是無償捐贈的,而個體庫是個人保留的。目前,公共庫里有無償捐贈的臍血5000多份,個體庫里有幾萬份,楊婷出生后沒有保留臍帶血,配型只能在公共庫里尋找。過去幾年,該庫每年接到約400個要求配型的查詢,配型成功率10%左右。
“嬰兒臍帶血中含有相當多的造血干細胞,且不存在配型問題,非常珍貴。但不少家庭在孩子出生后就把臍帶血遺棄了。臍帶血既可以個人保存,也可以無償捐贈。”陳驍說。
據(jù)了解,目前我國干細胞產業(yè)發(fā)展面臨兩大“瓶頸”:一是標準管理體制不完善;二是政府投入資金有限。
四川大學華西婦產兒童醫(yī)院兒童血液科副主任醫(yī)師周晨燕說,在我國,除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儲存外,國家和地方尚未頒布儲存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等其他種類干細胞相關的管理法規(guī),制備技術標準不統(tǒng)一,標準管理體制不完善。
專家認為,目前干細胞研究與產業(yè)化的投入主要來自企業(yè)自身。由于政府投入資金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干細胞研究和產業(yè)化的資金來源,不利于干細胞研究產業(yè)化進程的推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