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自然環(huán)境
阿里杰羅德胡波爾德國家公園的面積、海拔差異、復雜巖石性,以及地形差異都是導致加勒比海島特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豐富的物種的原因。對于加勒比海生態(tài)區(qū)來說,這個公園是第三紀中新世—更新世時期的庇護所,在冰河時代尤為顯著。流過公園山頂?shù)牡邮羌永毡群u中最大的支流之一,因此這里有各種各樣的淡水河生物物種。由于這里擁有蛇紋巖、橄欖巖,喀斯特和假喀斯特等各種地質狀況,這些巖石已經對植物生存形成了特殊挑戰(zhàn),所以這個地方是一個極好的實例,來展示那些依賴于下面巖石環(huán)境的物種和生物群落正在進行中的進化過程。
對于全方位保護完整的加勒比海島特有的陸地生物多樣性來說,阿里杰羅德胡波爾德國家公園擁有最重要和最有意義的自然生活環(huán)境。這里包括古巴有檔案記載的28種植物中的16種,它是加勒比海最大的島,也是唯一一個生物地理省。對于保護整個西半球特有物種來說,這里是最重要的場所之一,根據(jù)1800-2000年間的總體估計,西半球已經有記載的1302種種子植物中大約70%的物種都是公園特有的植物。這個公園是地球上所有島嶼里面陸地熱帶生態(tài)系統(tǒng)物種最多的地方之一。公園特有的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物種的分布率也是非常高的。由于這些物種在小范圍內生活,所以其中許多是瀕危的。因為它們的獨特性和它們上演著進化過程的事實,從科學觀察和保護的觀點來看他們具有顯著的普遍的價值。
阿里杰羅德胡波爾德國家公園生物物種極為豐富
名稱來自著名的科學家
阿里杰羅德胡波爾德國家公園又稱阿列亨德羅·德·洪堡國家公園,這一名稱來自1800年至1801年訪問該地的德國科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亞歷山大·馮·洪堡(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國科學家,與李特爾同為近代地理學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生于德國柏林,亦逝于德國柏林,是世界第一個大學地理系-柏林大學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亞歷山大·馮·洪堡是19世紀的科學界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走遍了西歐、北亞和南、北美洲。凡是足跡所到,高山大川無不登臨,奇花異草無不采集。他具有我國明末徐霞客不憚艱險跋涉山川的好奇心,同時又具有廣泛的學識。他所涉獵的科目非常廣泛,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礦石等。并且對每個所以涉獵的領域又有所貢獻,所以他常被稱為氣象學、地貌學、火山學和植物地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世界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有澳洲(今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山,美國的湖泊與河流,南美洲西岸的洋流,以至于月亮面上的山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