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加強作風建設,警惕和杜絕“四風”反復和回潮,就是要以群眾利益為中心,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以群眾利益為中心,就是要帶著真情實感和群眾溝通。用群眾語言是黨員干部溝通群眾的最好紐帶,干部用群眾語言可以使話說得下去,工作做得上來,群眾聽得進去。只有經(jīng)常接通“地氣”,和群眾打成一片,用群眾看得見的行動、聽得懂的語言、貼得近的辦法來引導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做群眾工作才有底氣,也才會真正有成效。要放下架子講“順氣話”,在語言宣傳上形成維護實現(xiàn)發(fā)展群眾利益的氛圍。群眾服理不服人、認理不認官。要瞄準群眾所想、所盼、所憂,俯下身子,講對群眾胃口的話,講讓群眾順氣的話,少點“官味”,多點“鄉(xiāng)土味”,以對群眾的尊重贏得群眾的好評。要推心置腹講“心里話”。突出聽心聲、調心態(tài)、解心結、暖心窩,推心置腹講真話,情真意切解難題,真心實意辦實事,才能進一步贏得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
以群眾利益為中心,就是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黨員干部要時刻繃緊“群眾利益”這根弦,作重大決策時,先想一想群眾樂意不樂意,贊成不贊成;出臺政策時,反復考慮一下群眾究竟能不能得到好處、享受實惠,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制定和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保障和改善國計民生的各項決策舉措,都要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依據(jù),努力使決策舉措體現(xiàn)群眾的利益。工作中對于群眾正當合理的、急需解決又能解決的問題,應不失時機,竭盡全力,盡快解決;對于應該解決,暫無條件解決的問題,應盡職盡責,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解決;對于不合理的要求和暫時無法辦到的事情,應盡到責任,通過耐心細致地說服教育,使群眾提高認識,正確對待。凡是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要把它當做工作責任認真落實,切實把黨和政府為群眾謀利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以群眾利益為中心,就是要真誠耿直地為群眾干實事。任何事業(yè)都不可能坐享其成,都是干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黨員干部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努力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偉大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經(jīng)驗、增長才氣,要把解決問題、推動工作、促進發(fā)展、服務群眾作為堅持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試金石”。要依法充分發(fā)揮自身在知識、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yōu)勢,努力整合和協(xié)調各方面力量,積極為基層出主意、找項目,盡力為改善國計民生服務,要繼續(xù)著力解決農村缺人才、缺思路、缺資金、缺項目、缺技術的難題,繼續(xù)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好交通、飲水、就醫(yī)、上學、務工等與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實際問題。不僅要繼續(xù)深入基層“接地氣”,更要繼續(xù)服務基層“聚人氣”,繼續(xù)在為民服務中贏得民心、樹立形象。
以群眾利益為中心,就是要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和魚水關系。要始終堅持以心換心,注意創(chuàng)新和改進聯(lián)系服務群眾工作方法,用換位思考的工作方式贏得人心、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用對群眾的深厚情感和實際行動來增加信任、鞏固友誼、密切關系、促進工作。要始終堅持以實取信,把事業(yè)擺在第一位,老老實實做人,扎扎實實做事,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把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放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上,做到不說空話、不許空愿,說話算數(shù)、定了就干、干出實效,以求真務實的思想、行動和效果贏得和增強人民群眾的支持與信賴。要始終堅持以德樹威,依法辦事,始終做到對上與對下一致,人前與人后一致,官前與官后一致,言論與行動一致。只有做到剛直不阿,公平公正,兩袖清風,才能在群眾中樹立起較高的威信,才能更好地團結和帶領群眾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以群眾利益為中心,就是要使使黨員干部真正成為群眾“知心人”。要做群眾的“貼心人”, 對群眾的合理訴求給予及時解決。要繼續(xù)做群眾的“家里人”,與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靈魂得到凈化,境界得到升華。要繼續(xù)做群眾的“送炭人”,每位干部要繼續(xù)結對聯(lián)系一戶困難家庭,繼續(xù)做好幫貧解困工作,盡力為聯(lián)系戶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實際行動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