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xù)努力、久久為功。”要貫徹落實好這一要求,進一步推進作風建設形成新常態(tài)。
在思想上開啟新常態(tài)。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推動作風建設形成新常態(tài),必須首先堅定思想自覺。當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了扎實成效,但會不會活動過后“四風”問題又“濤聲依舊”?這是廣大干部群眾最擔心的問題。打消群眾顧慮、回應群眾期待,鞏固和拓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是推進作風建設形成新常態(tài)的難點和重點。要以思想理論建設為根本、以黨性教育為核心、以道德建設為基礎,著力解決黨員干部的思想“總開關”問題,不斷增強思想和行動自覺,使作風建設各項要求真正內化于心、外踐于行。
在領導上引領新常態(tài)。好作風是抓出來的,更是帶出來的。領導干部的作風是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風向標,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中在營造一種風氣,引導一種方向,對黨風政風民風具有示范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各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改進工作作風的規(guī)定,各級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絕對不做”,以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促進本地區(qū)、本單位樹立好作風和好風氣。
在實踐上檢驗新常態(tài)。作風建設能不能形成新常態(tài),要在實踐中檢驗。要持續(xù)開展“四風”問題專項整治,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和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突出問題,對減政放權不到位、落實惠民政策縮水走樣、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等突出問題,對“臉好看、事不辦”和“為官不為”等“變種”問題,都要下猛藥、出重拳,堅持不懈深入整治,依法依規(guī)嚴肅查處,不達目的不罷休。認真回應群眾期盼,不折不扣兌現整改承諾。對已經完成的整改項目,要防止“回潮”、“反彈”;對尚未完成的整改事項認真梳理,按計劃繼續(xù)抓好落實,杜絕“爛尾工程”;對于新出現的特別是“隱形”、“變種”問題,要主動出擊、即知即改。
在制度上固化新常態(tài)。良好的作風也離不開嚴格的制度約束。推進作風建設新常態(tài),必須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進一步扎緊制度的“籠子”。建立健全權力清單、公開運行流程、加強權力監(jiān)管等相關制度規(guī)定,不留“暗門”、不開“天窗”;把科學的制度設計、嚴格的制度執(zhí)行、有力的檢查懲處結合起來,確保有權必有責、用權必受監(jiān)督、違規(guī)必受追究,切實提高制度的執(zhí)行力和約束力;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guī)定,建立與干部監(jiān)督制約制度相配套的業(yè)績考核制度、懲戒激勵制度,規(guī)范群眾評議干部作風的科學評價體系和監(jiān)督評議程序。總之,要以法治思維、改革思維和系統思維,建立健全作風建設制度體系,為推進作風建設形成新常態(tài)提供制度保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