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進作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當官沒‘錢途’。”“有工作也不容易,從月頭盼到月尾就等那點工資,能在八小時內做完盡量不加班。”“干多干少一個樣,沒有奔頭。”“經(jīng)濟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兩個人的工資一半還貸款、一半不夠一家老小開銷,要考慮做點小生意賺錢養(yǎng)家糊口。”
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官員:“如果覺得當干部不合算,可以辭職去經(jīng)商搞實業(yè),但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fā)財。”所以,領導干部須恪守本分,勤政為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經(jīng)得起考驗。
從“官”字結構由外及內來分析,我們不難看出, “官”頭上戴有一頂大蓋帽,下面張著兩張口,并以筆直的一豎連接著。我們人民群眾的父母官,戴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帽,則就應該大公無私地為中國人民多說些話,為中國人民多做些事,這樣的官就象“官”。
為官者與老百姓是什么關系、為官者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一直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化、人民地位的不斷提高,“官員”的性質雖然發(fā)生一些變化,但“官員”的宗旨不變,因為為官者的職務是人民給的,為的是有這樣的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官有斤兩民有秤”,群眾才是最有權威的裁判。
領導干部要有豁達的心胸和平和的心態(tài),有容人、容事、容言的雅量,真誠待人,團結共事,特別是對能力比自己強的人,不要嫉妒,不好高騖遠,少爭我高你低;有自知之明,既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又了解自己的缺點,在贊揚、擁護和奉承面前,不能忘乎所以,迷失自己,做到得意時謙遜,失意時淡泊,臨順境警醒,遇逆境從容,取舍有度,進退有據(jù)。
領導干部要有“為官一時,做人一輩子”的思想,始終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堅持正確的事業(yè)觀、工作觀、政績觀,切實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
領導干部要知責盡責,勇于擔責。人人都是社會一份子,一人一分責,盡責先知責,職責清楚才能干得明白。以“螻蟻之穴,潰堤千里”的憂患之心對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寢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職一責,勇于擔當、敢于負責,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負重托,恪盡職守,盡力干事,力戒出現(xiàn)對職責知之不全、知之不深,該作為不作為,不該作為亂作為現(xiàn)象。
領導干部要營造干凈干事的氛圍。廉字打底、干字當頭,正確看待干部待遇,處理好公與私的關系,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作廉潔自律的表率作用不能僅僅表現(xiàn)在“獨步自清”、“出淤泥而不染”上,還要善于營造干凈的氛圍,自覺站在反腐敗的前列,努力建設廉潔班子和干部隊伍,使腐敗現(xiàn)象無藏身之地,做到為官一任,保一方清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