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有些人這樣理解“三十而立”,人到三十歲就應該結婚生子,成家立業(yè),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或有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有車、有房。其實不然,我個人認為,孔子的“三十而立”的“立”是“立心”、“立志”,實質指人到了三十歲,心智應該達到和自己年齡相符的成熟程度,內心應該充分自信和堅強,不抱怨、不搖擺,有抱負、有闖勁,對自己的事業(yè)充滿信心,堅定理想,憧憬未來。
一個人生命極其有限,據(jù)統(tǒng)計當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七十五歲,按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計算,總共才二萬七千多天,屈指可數(shù)。而三十歲,已經(jīng)占到生命歷程的五分之二,幾乎接近一半。由此,可以說三十歲是我們每個人人生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但在這個關鍵節(jié)點,有幾個人能夠靜下心來對自己的人生坐細致的總結和計劃,作深入的思考和謀劃,是我們特別是黨員干部應該去探究和深思的問題。很多年輕的黨員領導干部,大多數(shù)在三十歲左右,這個年齡是人生中精力和體力最為旺盛,充滿斗志和激情的年齡,是每個人生命中最為寶貴和有用的階段。黨員干部如何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事業(yè)中,為國家和社會出一份力,做一些有用的事,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最大化,我個人任務要踐行八個字:心懷感恩,立志奮進。
心存感恩。感恩是人性善良的本質體現(xiàn),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是一個正直的人最起碼的品德。作為一個公職人員,要感恩時代,是這個與時俱進的時代給予我們公平、公正的競爭環(huán)境,讓自己能夠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有機會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獻策出力,為建設更好的國家添磚加瓦。作為一個領導干部,要感恩組織、感恩領導和同事,給予我們包容、培養(yǎng)、鞭策和幫助,使我們能夠在廣闊的平臺上盡展才華。歸根結底,最要感恩的是我們的人民群眾,我們用的是納稅人的錢,說到底人民群眾就是干部的“衣食父母”,是廣大人民群眾哺育了我們,我們理所當然地應當要當好兒女,我們的職責就是問心無愧,盡職盡責“孝敬”好“衣食父母”,使百姓生產(chǎn)安全,生活富裕。
立志奮進。保爾·柯察金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動蕩的革命年代,保爾雖經(jīng)受幾番生死洗禮但仍不屈不撓,用一生的歷程詮釋了生命的真正含義。黨員干部的“三十歲”,是應當已經(jīng)“立心”、“立志”的年齡,是最應該奮斗、進取的年齡。在這個階段,我們要主動完成承上啟下的角色轉變,要堅定自己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生的信念。作為一個公職人員,要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堅定為人民奉獻的決心,當好人民的公仆和勤務員,為人民服好務。作為一個領導干部,更要樹立表率,敢為人先,身先士卒,甘于吃苦,時時警醒自己并付諸實踐,誠心誠意、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辦好事、實事。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qū)委組織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