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抗震小英雄涉嫌詐騙46萬元或獲刑10年以上”——當年英勇救人的英雄少年,如今成了踐踏法律的墮落青年,一顆新星就這樣急速墜落,引來無數(shù)感嘆和惋惜,上演了一首現(xiàn)實版的“傷仲永”之痛。
6年前,雷楚年在汶川大地震中一躍成名,給他帶來了榮譽和稱贊,因此也將這個15歲少年過早置身名利場。在隨后的成長道路上,由于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引導的缺失,及來自各方的過度關(guān)注和宣傳,讓價值觀人生觀尚未成形的他逐漸迷失了自我,原本堅強、勇敢、舍身救人的美德和信念被不斷膨脹的物欲所瓦解,誤將榮譽當作特殊權(quán)力盡情揮霍,最終逾越了法制界限,將面臨法律的宣判。
雷楚年案列再次將由于理想信念缺失,導致以身試法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問題提到臺面上來。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wù),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夯實依法治國根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yīng)與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保持同頻共振。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緩,將理想信念教育和法制建設(shè)有機結(jié)合,“軟約束”與“硬約束”雙管齊下。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寄予了厚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主力軍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他們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課。首先要以預(yù)防為主,從理想信念“軟約束”著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進行正面積極的宣傳教育引導,加強其行為規(guī)范,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zhì),堅定其意志和信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保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脫軌、不偏道;其次需將法制建設(shè)作為核心引入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完善青少年普法教育體制,通過典型案列進行以案釋法、依托特色法制基地開展法治實踐活動等多種方式,讓青少年切實體會到法規(guī)制度這一“硬約束”的強制力和威懾力,從小培養(yǎng)他們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觀念和防范意識,從小事和身邊事抓起,關(guān)注青少年身心健康,預(yù)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是家庭、學校、社會哪一方單一的責任與義務(wù),而是需家庭、學校、社會齊心協(xié)力構(gòu)建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共同編織一張全方位的防護網(wǎng),各司其職、互補互動,營造一個良好的依法治國大環(huán)境,給青少年一個健康成長、專心學問的空間,從而培養(yǎng)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擔當?shù)那嗄瓴鸥桑瑸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頑強拼搏、不懈奮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