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便道步入城堡,先是一處內(nèi)庭,自東向西俯瞰山谷間色彩斑駁的城市。內(nèi)庭以東便是城堡主體,四平八穩(wěn),方方正正,長寬各占25米,西南一角設(shè)出眺望高塔,可自墻頭兵道登抵,東北一角亦建封閉塔樓,上下四層,強勢,雄渾,與最易遭受攻擊的東墻連作一體。城堡內(nèi),所有筑物皆以石片覆頂,槍炮難入,墻體亦寬厚非常,東墻1.8米,其余1米,足御四面之敵。屋檐之下,生活區(qū)域,壁爐、廁所、廚房、教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只可惜,如此一座據(jù)險自固的堡壘,數(shù)世紀內(nèi),竟屢遭雷擊,終于百年之前撲地而毀。今日所見,實為重塑之作,考古學信息大量遺失于煙海。
精細、雅致的蒙特貝羅城堡
蒙特貝羅城堡精細、雅致,若自高空俯瞰,輪廓恰如棗核一枚,內(nèi)外三層,百老匯或倫敦西區(qū)舞臺般戲劇性重重遞進,內(nèi)立高塔,外勾城墻,屋宇、岔路錯綜復雜,直將這一處易攻難守的地勢,改弦作易守難攻的金湯。平日里,城堡吊橋高舉,拱門低合,任身外狼煙四起,風雨飄搖,我自水井安閑、教堂凝神、巋然不動,若借東北角塔樓或箭頭狀外堡登高一眺,貝林佐納盡收眼底,天下大勢,盡在一箭一炮之地。難怪15世紀,城堡后世格局初成之時,即被奉作貝林佐納防御潛力之最,其核心筑物與外圍設(shè)施之間,相對開闊區(qū)域,恰為兵士集結(jié)理想地帶。
蒙特貝羅城堡
地勢最低、興建最早的格朗德城堡
格朗德城堡,地勢最低、興建最早的一座。專家以為,圣米歇爾山上,公元前即存工事雛形,及至13世紀圣哥達山口開通、15世紀米蘭激戰(zhàn)科莫,格朗德城堡因時而生,宏偉擴張,名垂歐洲軍事青史。
格朗德城堡
圣米歇爾山恰在貝林佐納中心,山如龜甲,北部易守,南部易攻,今日腳下設(shè)電梯,垂直、封閉、射穿巖壁,直將遠客送上山頂,邀入庭院。高墻之內(nèi),昔日挨挨擠擠的筑物,多已拆毀,只剩下開闊草地與少量屋宇,空空蕩蕩,倒教兩座高塔更顯巍峨。15世紀,城堡所有者剔除雜亂,實為戰(zhàn)事所需,唯求集結(jié)更多軍隊,以御外敵。20世紀,城堡修復,依然留存空地,方便游人休息落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