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志臥室 朱梁文軒攝
央廣網(wǎng)10月29日消息 據(jù)中國之聲國防時空報道,福建上杭古田鎮(zhèn)的古田會議會場舊址,毛澤東的臨時辦公室非常簡陋的臨時辦公室里,毛澤東收集整理了各種調查會、座談會的資料,為起草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做了充分細致的準備。”
歷史的短暫一瞬,鑄就了恒久輝煌。1929年的那個冬天,朔風凜冽,大地沉吟。在中國革命面臨生死抉擇的緊要關頭,古田會場燃起了星星之火,開啟了中國革命的燎原之勢。
《古田會議決議》開門見山地指出:“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對于執(zhí)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若不徹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斗爭給予紅軍第四軍的任務,是必然擔負不起來的。”
福建省龍巖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古田會議紀念館原館長傅柒生說:“這些非無產階級思想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毛澤東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比如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流寇思想等等。比如說單純軍事觀點,一般的農民參加革命,他們的目的就是能領到一些薪餉來給你打仗,除打仗以外我是不管別的事的,共產黨提出來要執(zhí)行別的任務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的,所以對政治工作和政治工作人員非常不重視,甚至蔑視說政治工作人員都是賣嘴皮子的、吃閑飯的。”
在農村游擊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中,如何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黨變成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把以農民為主體的軍隊建設成為新型無產階級軍隊?這成為古田會議面臨的重大任務。自古以來,“歸誰領導、聽誰指揮”的問題,歷來是軍隊建設的首要問題,因為這決定了軍隊的性質、宗旨和生存發(fā)展。
軍事科學院副研究員褚銀說:“古田會議之前,隨著紅軍的擴大,圍繞這個問題爭論更加激烈。有人攻擊毛澤東是家長制,反對一切工作歸支部,攻擊‘黨管得太多了’、‘權力太集中前委了’。】”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古田會議以黨的決議形式,充分肯定了自三灣改編以來毛澤東同志的建軍主張,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
軍事科學院紅軍史專家王建強介紹說,《古田會議決議》規(guī)定:每連建設一個支部,每班建設一個小組,這是軍中黨的組織的重要原則之一,這樣一個組織系統(tǒng)全軍至今仍然在沿用;《決議》規(guī)定:黨委不僅要領導黨的建設和政治工作,保證黨的政治任務的實現(xiàn),而且要領導軍事工作。如果說軍隊領導權過去集中在軍事主官手中,所謂的‘連長連長,半個皇上’,那么古田會議實現(xiàn)了軍權由個人掌控向先進政黨領導的根本轉變,并且確定了以黨委制為中心的領導原則和制度。”
針對一些人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毛澤東指出:“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zhí)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xiàn)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任務。”寥寥幾句話,確立了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
軍事博物館展陳研究部部長張海說:“古田會議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紅軍是一個執(zhí)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這是它的性質,它的任務是打仗、籌款、發(fā)動群眾,還要幫助地方建立革命政權等項任務,這里邊工作隊、宣傳隊、戰(zhàn)斗隊都包括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