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與思考】
全國每年將有幾百萬大學新生入學,人手一套軍訓服。軍訓服淪為“一次性用品”,意味著每年浪費高達數億元的軍訓服,這與節(jié)約型社會相悖。
一套軍訓服少則數十元,多則幾百元,但其壽命竟然只有一兩周,學生和家長都抱怨是巨大的浪費,可為何很少看到學校有所表示?勤儉節(jié)約教育是每個學校的終身課題,可面對軍訓服成為一次性服裝的教育漏洞,為什么沒有學校表示異議?看來其背后是“校服經濟”的沿襲和循環(huán)利用制度的缺失。
當務之急,不僅要在高校中迅速普及軍訓服循環(huán)利用,還要推廣至中學,最好能形成制度。這項工作可由政府職能部門主導,亦可由社會機構協調,并把握好軍訓服循環(huán)利用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首先,應尊重學生選擇,如果學生愿意留作紀念或轉贈他人,但學校或第三方要隨時提供學生捐贈或轉讓接收站,并保證相關捐贈信息的透明和如何轉贈的銜接,既不能影響學生資源捐贈的熱情,又要保證捐贈的軍訓服裝不至于積壓在倉庫而造成新一種浪費。
其次,使用新舊軍訓服收費上應有科學合理的界定,不妨采取租借形式,穿新軍服租費適當高些,穿舊軍服相應下調租費。這么做盡管有些麻煩,但收取的租金足以保證維持相關經費的需要。
再次,須嚴格消毒,貼身衣物相互穿著很不衛(wèi)生,這是學校和學生共同擔心的,這可以借鑒醫(yī)院的做法。只要消毒過關,不衛(wèi)生的擔心完全可以消除。
總而言之,一次性使用不該是軍訓服的屬性,特別是在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今天,軍訓服應當走上循環(huán)使用的道路,如此,大學生在軍訓中還能養(yǎng)成節(jié)儉精神。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