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編導(dǎo),習(xí)慣給自己的采訪對象分類,表述好A級,故事好A級,情感飽滿A級,如果三者兼得的采訪對象,稱為SS級,薛大哥無異是我遇到的為數(shù)不多的SS級。故事飽滿、表達清晰,更重要的是有真情。
第一次去見薛大哥,是在一個咖啡屋,這位50多歲的大哥穿著一件球服,隨和、幽默,見了面話匣子就收不住,從槍械到戰(zhàn)場、從老兵到歷史,大到某一個戰(zhàn)役,小到某一個地名,薛大哥記得非常清晰,更令人嘆服的是,他尋訪的400余位老人,每一個人經(jīng)歷的戰(zhàn)斗所在的部隊番號,凡是問到,都可以脫口而出。
套用一句俗套的話,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薛大哥是真的惦記老兵,用他的話說,是因為對那段歷史的關(guān)注,所以會尋找老兵,給他們關(guān)愛,給他們榮耀。
薛大哥探訪尋找老兵十多年,與老兵之間的故事太多太多,經(jīng)歷的困苦挫折也太多太多,因為篇幅所限,片子里只能收錄很小的一部分,在這里,再講一個我深受震撼的故事吧。
八九年前,薛大哥去四川山區(qū)尋找抗戰(zhàn)老兵,當?shù)厝苏f老兵在就山的那邊,如果繞路走需要一天時間,但選擇翻山的話只需要三四個小時,當時已經(jīng)午后三點,薛大哥一琢磨差不多傍晚可以到,于是選擇上山。誰知到了山上,暴雨傾盆,原本一條山路,被洪水沖刷得沒了痕跡,同行的女孩嚇壞了,邊哭邊爬。當?shù)厝丝谥腥齻€小時的山路,他們爬了整整一夜。而當兩個人一身泥濘,第二天走到老兵房子前面的時候,暴雨驟停,山里空氣清新寧靜,一道彩虹慢慢印染天空,90多的老兵,坐在木屋前面,手里拿著的,是一份十多年前的英文報紙。
我們這一代人,生活在和平年代,無法想象當年的投筆從戎的新兵,剛上戰(zhàn)場之后遭遇的是怎樣的槍林彈雨,經(jīng)歷的是怎樣的九死一生。也許因為種種原因他們被人遺忘,他們的崢嶸歲月壓在心底成了一聲嘆息,埋在心中半個多世紀的秘密最終只能帶進墳?zāi)?。但我想,當他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不會對當年踏上戰(zhàn)場的那個決定,不有一絲的后悔。當國家危難的時候,像他們一樣的熱血男兒仍舊會挺身而出,而這,就是抗戰(zhàn)的精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