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節(jié)儉敗由奢”,奢侈浪費是敗家敗國的禍根。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作風。然而,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黨員、干部淡化了節(jié)儉意識,助長了浪費之風。有的認為,勤儉節(jié)約是過去艱苦歲月的特殊要求,現在再提倡過時了;有的認為,是否節(jié)約是個人私事,只要“不差錢”,奢侈幾把、闊綽幾回算什么;有的認為,時下國家提倡拉動消費,即使浪費一些,也是為經濟建設做貢獻。這些都不是正確的觀念。
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和智慧,更是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行動,從節(jié)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恒,將這個“傳家寶”弘揚光大!珍惜資源,崇尚節(jié)約是我們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像我們這樣的國家搞建設,一定要在自力更生勤儉建國的基礎上進行。提倡勤儉建國的方針,更能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這不僅在經濟上積累資金建設了自己的國家,而且在政治思想上對群眾的正能量影響也是巨大的。
我們要倡導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增強節(jié)約意識,引導合理、文明消費,在全社會形成節(jié)約能源資源,珍惜糧食,尊重農民的勞動,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風尚,要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大力發(fā)揚艱苦奮斗和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真正把錢用在刀刃上。要認真察民情,聽民意,切實幫民富,保民安。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對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提高了對厲行節(jié)約、反對食品浪費的重要性的認識。
我們要緊緊圍繞實際,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正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貫徹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貫徹于我們黨的全部工作、活動中,我們黨才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真誠擁護。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有了新的時代特點。群眾要求社會公平、公正、公開的法治意識不斷提高,依法維護個人合法權益、表達個人利益訴求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不同利益主體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復雜。有些干部面對復雜局面,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變化,變得不愿做、不敢做、也不善做群眾工作,客觀上增加了脫離群眾的危險。在發(fā)展與改革面臨拐點的關鍵時刻,中央看到了問題的所在,及時啟動自我教育、自我凈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斷部署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十分及時、相當關鍵,體現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眾情懷、憂患意識。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