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七月,中國反腐掀起了三十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波浪潮,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由于一年多來持續(xù)的反腐行動幾乎涉及了各個領域,形成了一種結構性的影響,也會帶來一些結構性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局限于那些因案發(fā)而被審查或起訴的個人,更會影響到那些高腐敗風險行業(yè)和領域的生態(tài)。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7月中旬召開的2014年中央第二輪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上指出,在腐敗問題上,要緊盯礦產資源、土地出讓、房地產開發(fā)、工程項目、惠民資金和專項經費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這一強調提示,反腐行動如何在那些高腐敗風險的領域推進,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面。
近日,根據中央巡視組的反饋情況和各地方的整改通報,在十八大以來中央前三輪巡視的21個省份中,有20個省份發(fā)現(xiàn)了房地產業(yè)的腐敗現(xiàn)象。在王岐山指出的上述六大需緊盯的問題中,土地出讓與房地產開發(fā)都與此有關。房地產業(yè)是腐敗高風險領域,并不難理解。在此前十余年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過程中,城市房價快速上漲,急劇改變了城市社會生態(tài),不僅因為拆遷等問題引發(fā)了一些糾紛乃至群體性事件,而且造成了缺乏社會基礎的年輕一代生活壓力空前巨大的狀況。這一領域既盈利豐厚,民怨也頗為集中,也就容易成為群眾向中央巡視組舉報的眾矢之的。由于房地產業(yè)與金融行業(yè)關聯(lián)非常緊密,隨著房地產業(yè)領域反腐的推進,可以預料,金融領域也難免成為關注的焦點領域。
重點領域反腐有著特別的意義。人們關注腐敗個案,往往只注意具體個人的關系網絡范圍,或者與此有關的諸種八卦。但重點領域的反腐,卻會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與此有關的社會分化與社會不平等擴大問題。在十八大之前,房價瘋狂上漲便引發(fā)了圍繞社會差距擴大的各種激烈討論和爭論,十八大之后反腐行動向地產金融領域的推進,自然會進一步引發(fā)社會輿論對于如何縮小社會差距、如何使社會相對平等這類問題的討論。
目前的反腐浪潮已經顯示了新一屆中央與腐敗作斗爭的決心、意志與能力,也顯示了中央領導層對于領導國家走向復興的強烈抱負、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同時他們也深刻地意識到,反腐斗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面臨著各種風險和阻力。正因為如此,反腐斗爭會爭取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和強有力支持,從這個角度看,中央巡視制度其實也是一種社會參與機制。從目前的社會反應來看,已有的反腐行動起到了“徙木立信”的社會效果,社會公眾對于中央反腐的期待與信心都在與日俱增。
社會公眾的期待與信心,又并不止于反腐行動本身的成績,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期待社會平等和公正的進步,可以有更合理、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地產金融業(yè)等腐敗高發(fā)領域、社會矛盾集中領域反腐敗的推進,尤其讓社會公眾對于未來有更多的期待。由此看來,在社會分配和再分配問題上推出有力的改革舉措,可以有效地與反腐行動相互配合和呼應,更好地回應社會大眾的關切和參與,并為反腐斗爭取得最終的勝利打下極為重要的社會基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