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尊重群眾的話語權。
開門納諫,讓群眾有意愿說話。毛澤東在延安整風運動一開始就立下規(guī)矩:“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我們應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和雅量,廣開言路,暢通渠道,積極鼓勵群眾建言獻策,虛心接受群眾的批評意見,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和群眾滿意度。
搭建平臺,讓群眾有地方說話。人大和政協(xié)是群眾參政議政的主平臺,應把擴大群眾話語權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真正做到為人民代言,為人民建言。應進一步培育社會組織,使其能夠承擔起行使話語權、進行利益表達的角色。
健全制度,讓群眾有保障說話。制度首先要保障人人有勇氣講話,免于遭受打擊報復;制度還應保障講話有通暢的處理渠道,能被職能部門、被公眾聽到;對那些自己不說真話、更不讓別人說真話的干部要做出嚴厲懲罰,真正保障群眾話語權的順利行使。
加強教育,讓群眾有能力說話。有社會學家指出,“一個國家可以從國外引進作為現(xiàn)代化最顯著標志的科學技術,移植先進國家卓有成效的工業(yè)管理方法、政府工作形式、教育制度以至全部課程內容”,“但是,如果執(zhí)行和運用這些現(xiàn)代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xiàn)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fā)展的悲劇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要增強群眾的話語權,就必須加強群眾的思想文化教育,形成有利于增強公民民主意識的理論指導、輿論力量、價值觀念和文化條件。
(作者系上饒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