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一陣清脆的敲門聲后,駱駝街道駱興村村民邵堯軍興沖沖地去開門,門外站的正是拎著新鮮蔬菜海鮮的街道聯(lián)村干部汪文耀。“邵師傅,這幾天身體還好不?來來來,我們坐下來慢慢談,有什么難事就說!”
敲開家門解民憂,當好群眾“自家人”。今年以來,鎮(zhèn)海4000余名黨員干部主動敲開群眾家門,聽一聽他們的需求,看一看他們的困難,實打實地連心解憂,截至目前,已走訪基層群眾3萬余戶,梳理匯總各類問題和意見建議1300余條,解決問題1109個。
“別看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但群眾的門可不好進。”聯(lián)村干部汪文耀對此深有體會。是不是形式主義來作秀?是不是只是逢年過節(jié)露個面?個別村民甚至當面道出了內心的疑慮。
“要干出事情,處出感情,讓老百姓真心歡喜迎干部。”第二次,汪文耀特意選了晚上時間,自費買來新鮮的魚蝦、蔬菜,來到邵堯軍家嘮嗑。漸漸地,老邵說出了心里話,村口的馬路高低不平,老年活動室又太簡陋,榮吉路違章停車有點多。汪文耀默默記在心里,緊接著積極同相關部門對接,將問題一個一個解決。
“敲門行動,敲開了老百姓的家門,也敲開了他們的‘心門’,讓群眾真正信你、服你、親你,拉近了干群的關系。”鎮(zhèn)海區(qū)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鄉(xiāng)鎮(zhèn)干部日敲一戶、機關干部定期敲門、黨員鄰里互敲守望,這種看似傳統(tǒng)的群眾工作法,提升了黨員干部在群眾心中的滿意度。
近日,蛟川街道俞范社區(qū)困難戶趙俊英,主動將區(qū)委宣傳部干部張如新加入了移動親情網,一個短號包含了這位寡言老人對黨員干部的信任:“小張一次次親自上門,問候、聊天、幫忙,我是真真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
在“敲門行動”中,鎮(zhèn)海的黨員干部還積極記錄民情民意,做到基層問題月月清零,同時排摸實施一批普惠性的微民生項目,落實一批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服務,讓群眾真正得實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