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調要突出活動重點,突出解決各級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聯系基層群眾的所思所盼,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最要緊的就是,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重點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真正讓群眾受益。
著力解決群眾辦事難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窗口單位是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查擺和解決作風問題的重點部位,要在活動中總結經驗、解決問題,從服務內容、辦事流程、跟蹤反饋、結果評價等方面不斷改進,使服務更加精細、規(guī)范、高效。應該看到,經過這些年持之以恒的教育和監(jiān)督,基層群眾普遍感受到窗口單位“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但“事難辦”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有的地方,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應該辦的事,也讓群眾來回折騰好幾趟。解決辦事難要把群眾當親人,能一次辦結的決不讓群眾跑二趟路,能網上辦理或送上門的就不讓群眾跑路。解決辦事難還要強化問題導向,盯住作風問題不放,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情抓起,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著力解決群眾養(yǎng)老難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今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合并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和城鎮(zhèn)居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這是惠及幾億老年人的德政工程。這些年,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金實現了“十連增”,而城鄉(xiāng)居民基礎養(yǎng)老金卻一直只有每月55元,由于物價上漲,保障作用越來越弱,滿足不了老年人基本的溫飽需求。群眾期盼盡快上調基礎養(yǎng)老金標準到100元以上,并建立正常增長機制,發(fā)揮制度的保障作用,真正讓老年人基本生活無憂。
著力解決群眾安居難的問題。衣食住行是群眾的基本需求。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大多數群眾實現了豐衣足食,住房成為群眾最關切的利益。關鍵是建立健全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一方面,要根據不同人群需求,不同城市情況,分類施策,分城施策,讓市場在房地產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買得起房的群眾能買到價格公道的房,真正實現安居樂業(yè)。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政府?;?、兜底線的作用,著力建設住房保障體系,推進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設,并且實行公平分配,有效解決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體、新就業(yè)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困難問題。
著力解決群眾行路難的問題。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科技進步,大中城市之間普遍建立了航空、高鐵、高速公路構成的立體交通網絡。但在廣袤的農村,過河難、行路難還比較普遍地存在。這就需要更加注重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推進城鄉(xiāng)公共服務均等化,在農村安排更多基礎建設工程;更需要縣鄉(xiāng)干部弘揚焦裕祿精神,帶領農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修建鄉(xiāng)村道路,幫助群眾解決過河難、行路難等身邊的難題,讓群眾得到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惠。
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2013年,我國總體實現基本醫(yī)保的全覆蓋,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保財政補助標準增加到人均280元。在28個省份開展了大病醫(yī)療保險試點,醫(yī)改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看病難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農民群眾期盼村村都建有衛(wèi)生室,生病能夠及時得到救治,生大病國家能夠托個底;農民工期盼能夠與城市居民一樣有醫(yī)???,醫(yī)療費用能跨地域及時報銷;富裕群體則期盼開放社會資本投資醫(yī)療產業(yè),能享受到優(yōu)質醫(yī)療保健服務。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所有這些,都需要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逐步解決。
群眾面臨的難題多種多樣。解決難題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現有的問題解決了,還會出現新的更難的問題。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天職。只要堅持從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入手,什么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緊迫就抓緊解決什么問題,切實讓群眾得到實惠,教育實踐活動就一定能夠真正成為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