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在開拍之前,我的內(nèi)心存在著些許彷徨。
僅僅就故宮這個“高大上”的地方,就足以讓我心生敬畏,更何況拍攝對象還是威武嚴肅的“兵哥哥”。
今年1月16號,我來到故宮的西門,等待故事的主人公閆中斌來接我。時至今日,記憶還很清晰,那天我比預定時間早到了15分鐘,加上陰天寒冷,在等待的時間里,確實很是彷徨。不知道拍攝對象的身上有沒有可挖掘的故事,也不知道我們能否通過種種手續(xù)使得拍攝成功,甚至擔心北京的天氣會不會在拍攝的那幾天給點兒面子。
在與他聊天的幾個小時里,我的筆記本被記得滿滿,寫的手微酸。之后我又跟他在故宮轉(zhuǎn)了一大圈,走的腳很酸。
一下午的付出沒有白費。我梳理出他跟我說的所有故事點,并做出日后的采訪提綱和拍攝計劃。拍攝的幾天也很順利,雖然冬季游人數(shù)量不多,但好再有冬日暖暖的陽光,使得我們攝制組的每個人都能忘掉工作的艱辛。
回想拍攝前,閆中斌帶我在故宮里四處走動,我的行進步態(tài)可以算是“溜達”,而身旁的他卻昂首闊步,身姿矯健。此時,我想到了原來看過的一段鏡頭。在那段鏡頭里,有一個男人從遠處緩緩的向鏡頭走來,他的行進畫面不曾改變,而身邊的環(huán)境在迅速的切換。想到閆中斌平時也會在故宮四處巡邏,我覺得,我可以嘗試一把。
跟攝影師溝通后,他也覺得這個想法可以實施,但在拍攝時,會比較辛苦,這一段鏡頭至少需要更換5個場景。但為了最后的效果,我、攝影師、包括閆中斌都覺得付出是值得的。
待我們選好各個拍攝場景,固定好攝像機,安排好閆中斌行進的路線,“開機!開始!走!”閆中斌便開始向鏡頭走來。每一步都十分堅定,每一步都很穩(wěn)。這腳步踏在地面上,也踏在了我彷徨的心上。這種“在路上”的狀態(tài)不僅是我想玩兒的“花活兒”,其實也正是閆中斌的內(nèi)心,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
邁開雙腿,拋開彷徨,讓我們一起在路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