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1點左右,一娛樂節(jié)目官方微博爆料稱因《中國好聲音》出名的歌手李代沫在家中吸毒被警察抓捕,隨后記者從朝陽警方確認了這一消息。隨后,北京警方官方微博“平安北京”亦證實了消息,并透露李代沫本人已對違法行為供認不諱。(《新京報》3月19日)
靠《中國好聲音》一舉成名的李代沫,一度如前輩李宇春等人一樣,掀起了一股青春風暴。作為實力型偶像,李代沫的人氣指數(shù)是建立在唱功之上,并生動詮釋了“實力為王”的成功路徑,并因此擁有了大量的粉絲。然而其在家中吸毒被警察抓捕,一下子顛覆了在公眾心中的良好形象,一個偶像也就此沒落?;蛟S其還可以東山再來,甚至繼續(xù)光明的“錢景”,但這段揮之不去的人生污點,也會深深的烙在每個人的心中而揮之不去。
當明星成為“毒星”之后,其自甘墮落的結果,自然也會被公眾所拋棄。從偶像到教材的轉身,并不是一句“每個人都可能犯錯”所能解釋。一個人若連毒品都不能抗拒,在其他方面同樣無以避免。盤點那些因毒品而被抓的明星,大多數(shù)最后都泯然于眾,名氣與事業(yè)急速滑落:比如蘇永康、張元、滿文軍、謝天笑,還有那個涉黑的臧天朔。當這些曾經的偶像級人物,一個又一個墮落之后,娛樂圈的生態(tài)就值得琢磨。
有人將明星吸毒歸責于壓力大,也有人說是因為歌星文化的蒼白,也有人將其歸于社會整體環(huán)境。這些都有理卻并非關鍵原因。事實上,正是未能建立一套有效的約束機制,社會對明星的過度縱容與追捧,賦予了其過多的特權,才使得其有了踐踏底線的勇氣。與國外對明星進行嚴格的道德要求相比,國內在這方面過于寬泛。猶記得,當年韓國明星李成延拍慰安婦題材寫真,雖跪地認錯依然被全面封殺。同樣,在國外規(guī)范的名星代言上,國內卻是虛假廣告代言泛濫成災的另一種場景。明星不可能有天然的道德崇高性,其提升還得靠強力的外部約束機制。從某種意義講,對于明星和名人應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如臧天朔案中,一樁發(fā)生于5年前的命案未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相關機構的失職失責值得追問。而在郭德綱事件中,個人道德與公共權力之間的爭論,卻出現(xiàn)了很大的分化。“北京電視臺呼吁同行抵制郭德綱”固然屬道德上的不智,但“只有用觀眾的腳投票”論調同樣不現(xiàn)實,反倒是越封殺越火的反差。有微博上,有人說:“我不喜歡他這個人,但我很喜歡他唱的歌。”這或許就是粉絲們最苦悶之處。然而歌與人是無法分割的整體,當你喜歡他的歌時,就注定離不開對人的選擇與追隨。所以,在對明星的約束機制上,不存在道德的絕對界限,否則根本無以發(fā)揮“用腳投票”的倒逼作用。
每個受眾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對于缺德的明星,如何發(fā)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并成為具有主導價值的一股力量?;蛟S,唯有將內心的鄙視轉為抗拒與遠離的行動,才能彰顯“權利的精神”。(堂吉偉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