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拉開帷幕,2983名全國人大代表將就未來一年的發(fā)展建言獻策。閉會期間,人大代表是如何履職的?他們如何架起官民互動的橋梁?
專題調研
90后女代表赴偏遠山村調研
閉會期間,代表調研、視察是最為常見的履職方式。
曾在2003年到2012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湖北省統(tǒng)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調研是履職最重要的方式。
葉青說,“2004年我們在隨州調研,隨州賓館升起了氣球,上面寫著‘熱烈歡迎全國人大代表前來視察’,引來了一大批民辦教師,他們希望我們呼吁一下,結果導致賓館前門被堵。”
來自云南的90后女人大代表鐵飛燕多次就自己關注的話題進行調研。今年2月,鐵飛燕再次來到云南的一個偏遠山村。由于撤點并校,這里的孩子上學非常困難,“學校有80來個學生,近半的孩子上學單程走路時間在2個多小時。學校只有一個代課老師。”
在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1年時間里,鐵飛燕已經調研了五六個這樣的山村,孩子們上學困難,師資力量極度薄弱,留守兒童眾多,幾乎是普遍現象。
當選為人大代表后,調研成了鐵飛燕本職工作之外最尋常的活動。1年下來,她參與調研的活動有幾十次,主題多是農村留守兒童、農村邊遠山區(qū)及城中村流動兒童的義務教育情況。
列席常委會
保證基層代表列席一次常委會
調研之外,參加代表小組活動、列席常委會等,也是常規(guī)的履職方式。
據介紹,代表小組是全國人大代表在各地也是最基層的、最基礎的組織活動方式,是代表在閉會期間聯(lián)系群眾的主要渠道。把所有代表編到代表小組當中,通過代表小組開展活動,聯(lián)系人民群眾,進一步密切全國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信息顯示,去年除了解放軍代表團之外,其他34個代表團成立了260個代表小組。
人大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也是一種履職方式。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列席代表從過去的大約40至50人,現在增加到66人,六個常委會審議的小組,每個組達到11人左右。該負責人表示,“按照安排,要保證每一位基層代表在五年任期之內都能夠列席一次常委會,所以今年在代表參加常委會活動方面做了加強。”
特殊信封
建議能轉交中央部門
除了常規(guī)履職形式外,閉會期間,人大代表要反映問題或提供建議,如何快捷地傳遞到相關部門?
人大代表還可以通過會議期間發(fā)放的“特殊信封”。這個信封的左側,印有“專件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字樣,并注明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印制。收信人則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曾當過10年全國人大代表的葉青表示,特殊信封能保證代表的建議或反映的問題直通常委會,進而轉交中央有關部門辦理。一般每年自己拿10個左右信封回去。特殊信封在什么情況下使用?葉青表示,往往是幫人解決困難。比如在調研中遇上一些事情解決不了,就會使用特殊信封。
2011年葉青遇到一個案件,當時特別緊急,他用特殊信封將問題反映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寄送材料時,葉青根據要求提供了自己的代表證號、通訊地址、電話,以及本人簽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他反映的問題轉給了最高法,很快最高法給了回復。葉青說,“對事件的解決起到了促進作用。”
剛擔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的鐵飛燕則表示,身邊來找自己幫忙反映意見的人也很多,但多是跟案件、上訪等有關。她表示,自己還沒有使用過“特別信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