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是官僚主義的典型表現(xiàn),老百姓最反感。專項整治中,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向“三難”“亮劍”,用行動“交卷”,由問題切入,從具體做起,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簡政放權,把該放的都放掉
行政審批改革是解決“三難”問題的“牛鼻子”。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從調整權力運行機制入手、由重置利益格局切入,行政審批改革取得積極突破,審批事項大幅減少。
從中央機關看,中編辦全面摸底核實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先后分3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21項。其中包括,發(fā)改委廢止煤炭許可證管理辦法等7個規(guī)章、108個文件,分兩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46項;財政部取消或免征33項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取消和下放4項行政審批項目;商務部取消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機構資格等10項審批事項。
從各省區(qū)市看,河北分兩批取消和下放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和行政監(jiān)管“三類事項”共175項。甘肅取消、下放、合并行政審批事項100多項,取消行政事業(yè)性收費項目70多項。北京對行政審批事項做了兩次“手術”,取消163項,下放196項。上海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153項。安徽全面梳理320項省級行政審批項目,取消1461項政府行政職權。
審批“瘦身”,群眾舒心,效率提升。天津市一家企業(yè)負責人高楠表示,“原本一年半載辦不下來的審批,現(xiàn)在僅僅用了半個月,項目就順利開工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高效辦事,用真誠贏得真情
教育實踐活動中,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尤其是窗口服務單位,用真誠贏得真情,用真心傳遞溫暖。
在中央機關,海關總署減少內部審批環(huán)節(jié),使企業(yè)可以足不出戶24小時全天候“自由”報關,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平均縮短82%以上;發(fā)改委努力破除“衙門作風”,建立地方和部門負責同志來委商談工作情況反饋機制;公安部開展“辦戶口難、辦證難”專項治理行動;稅務總局重點整治“吃拿卡要”行為……一項項務實舉措,讓人們切身感受到作風變優(yōu)、辦事提速、心情舒暢。
記者了解到,各省區(qū)市辦事效率提升效果相當明顯。浙江省級政府投資項目行政審批時間由200多天縮短到60天;湖北省直單位99%的審批項目實行零收費,各單位審批環(huán)節(jié)壓縮1/3以上,審批時限提速40%以上;廣東重點整治群眾辦事“折返跑”現(xiàn)象,把省管28類投資項目由審批改為核準,流程由“串聯(lián)”改為“并聯(liá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