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見,對照不同的“鏡子”,則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當前,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河北調(diào)研時重要講話的精神,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選準“鏡子”,真正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柄“利器”,從靈魂深處來一次徹底深入的大掃除,“敢紅臉”“真出汗”,端正品行,修正言行,身體力行,警醒鏡鑒。
以理論理想為鏡,堅定政治信仰。政治上的堅定源自理論上的清醒;理論上的缺失必然導(dǎo)致政治上的迷失。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存有一張由永新縣北田村農(nóng)民賀頁朵寫的“錯字版”入黨宣誓書。1934年紅軍長征后,賀頁朵冒著生命危險將入黨誓詞秘密藏在油坊屋檐下保存下來,成為他堅定跟黨走的特別見證。在那個白色恐怖的艱難歲月,勞苦大眾為什么心甘情愿跟黨走?就是因為人民群眾相信黨宣揚的革命道理,認定紅軍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堅信黨指引的革命方向正確,鐵心跟黨走就能找到幸福。歷史一再昭示我們,只有讓黨的理論在靈魂深處真正扎下根,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政治信仰才不會偏離,才能把忠誠于黨內(nèi)化為崇高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
以黨章黨紀為鏡,砥礪黨性修養(yǎng)。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共產(chǎn)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每名共產(chǎn)黨員都應(yīng)自覺以黨章為準繩,錘煉堅強黨性。當前社會變革加速,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既給國家建設(shè)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給人們的思想觀念造成許多沖擊。少數(shù)黨員干部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影響,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偏移,喪失了共產(chǎn)黨員應(yīng)有的黨性人品官德,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清風涼自林谷出,廉潔源從自律來”。黨員干部唯有時時以黨章黨紀為鏡,看一看衣冠正不正,查一查品行端不端,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獨、慎初、慎微、慎行,摒除心存僥幸、自恃特殊、小節(jié)無礙等思想,不越公與私的“警戒線”,不觸法規(guī)與紀律的“高壓線”,不跨感情與原則的“分界線”,才能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本色。
以民心民聲為鏡,鑄牢宗旨意識?,F(xiàn)實生活中,總有一些黨員干部習慣于坐在“上面”想象群眾的心聲,以自我感覺判斷民情民意。如此“假熟悉真陌生”,自然得不到群眾的真心擁戴和信任。只有像“自討苦吃的地委書記”楊善洲那樣,“不要躲在機關(guān)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眾中去當雪松”,真正俯下身子,“脫鞋下田、上門問診”,切實從群眾利益出發(fā),多問問常想想,黨的“生命線”才能不斷延伸,才能凝聚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以先輩先進為鏡,校正人生航向。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位英模就是一個標桿。英模身上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閃耀著理想信念的璀璨光芒。學習先輩,就是抵近崇高;感悟先進,就是在心田播下濟世為民的種子。李大釗、方志敏等革命先烈以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為己任,為后人留下了“滿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的英雄絕唱;雷鋒、焦裕祿等英模人物矢志踐行黨的宗旨,書寫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中去”的人生壯歌;楊業(yè)功、何祥美等時代楷模牢記軍人使命,展現(xiàn)了“何日請纓提勁旅,決戰(zhàn)決勝伏強魔”的豪邁激情。常以他們?yōu)殓R,就能夠讓我們牢固樹立理想信念,不斷增強使命意識,自覺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以部隊建設(shè)事業(yè)為重,以服從組織需要為重,以維護團結(jié)穩(wěn)定大局為重,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自覺融入富國強軍的偉大實踐;就能以平和之心對待名,以淡泊之心對待位,以知足之心對待利,以敬畏之心對待權(quán),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干干凈凈做事,做一個純粹的共產(chǎn)黨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重托。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