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不清者拒之科舉之外,如唐朝,商人、州縣衙門的衙役不讓參加;宋朝,不孝不悌之人,受過刑罰之人,身有殘疾之人,還俗的和尚道士不讓參加;明清,娼、優(yōu)、隸、卒不讓參加科舉考試。另外,除了太平天國,歷朝歷代都不允許女人參加科舉考試。 2、死板僵化,脫離實際。 考試內(nèi)容不變——四書五經(jīng);在宋以后,考試答案固化,都是朱熹的解釋;文體死板——八股文,起承轉(zhuǎn)合,讓知識分子的思維日益固定化、模式化;重文輕理,不涉及自然科學,視野狹窄,一定程度上導致近代中國在自然科學上落后于西方。 3、壓抑個性,漏選真才。 如李白、唐伯虎、蒲松齡、曹雪芹等都是科舉的“落榜生”。 4、誘導文人,執(zhí)迷終生。 考取功名后,即使是秀才,在經(jīng)濟、政治上都有若干特權(quán),這就誘導文人去擠這條“獨木橋”。許多文人認準科舉之后,執(zhí)迷其中,畢生的經(jīng)歷投入科舉之中,讀死書,死讀書。 5、丑聞不斷,舞弊成風。 官府對舞弊的打擊越來越嚴厲,考生作弊手法越來越高明。買賣考題、夾帶、暗號、信鴿作弊等手段層出不窮。 6、喜怒無常,取人失當。 取人往往“以名取人、以貌取人、以字取人”。其中舉了文天祥、乾隆、慈禧等例子。 " />
報告人:李國榮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
導讀:
1、限定身份,排斥賤民。
身家不清者拒之科舉之外,如唐朝,商人、州縣衙門的衙役不讓參加;宋朝,不孝不悌之人,受過刑罰之人,身有殘疾之人,還俗的和尚道士不讓參加;明清,娼、優(yōu)、隸、卒不讓參加科舉考試。另外,除了太平天國,歷朝歷代都不允許女人參加科舉考試。
2、死板僵化,脫離實際。
考試內(nèi)容不變——四書五經(jīng);在宋以后,考試答案固化,都是朱熹的解釋;文體死板——八股文,起承轉(zhuǎn)合,讓知識分子的思維日益固定化、模式化;重文輕理,不涉及自然科學,視野狹窄,一定程度上導致近代中國在自然科學上落后于西方。
3、壓抑個性,漏選真才。
如李白、唐伯虎、蒲松齡、曹雪芹等都是科舉的“落榜生”。
4、誘導文人,執(zhí)迷終生。
考取功名后,即使是秀才,在經(jīng)濟、政治上都有若干特權(quán),這就誘導文人去擠這條“獨木橋”。許多文人認準科舉之后,執(zhí)迷其中,畢生的經(jīng)歷投入科舉之中,讀死書,死讀書。
5、丑聞不斷,舞弊成風。
官府對舞弊的打擊越來越嚴厲,考生作弊手法越來越高明。買賣考題、夾帶、暗號、信鴿作弊等手段層出不窮。
6、喜怒無常,取人失當。
取人往往“以名取人、以貌取人、以字取人”。其中舉了文天祥、乾隆、慈禧等例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