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么主義,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fā)展。
社會主義是馬克思設想的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高級階段,是人們的共同向往和終極追求。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把社會主義寫到了自己的旗幟之上。黨領導人民9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創(chuàng)造和積累的根本成就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它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fā)展。這一講話,為我們繼續(xù)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有效反對在這一問題上的各種質疑和應對各種挑戰(zhàn),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科學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不斷受到各種懷疑和挑戰(zhàn)。尤其近年來,國際國內一些輿論提出“中國現(xiàn)在搞的究竟是不是社會主義”的疑問。針對種種質疑和紛擾,必須從理論上予以澄清,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掃除障礙。
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最根本的是因為它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告訴我們,社會主義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石,必須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核心,必須堅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堅持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必須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等等。這些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比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都集中體現(xiàn)了這些基本原則,我們沒有丟掉老祖宗。所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任何懷疑和否定的觀點都站不住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中國社會發(fā)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社會主義,又具中國特色,是中國社會邏輯發(fā)展的結果,是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
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的教條,它的基本原理必須和各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結合起來,才具有生命力。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不僅為馬克思主義提供素材,而且以新的理論豐富和發(fā)展著馬克思主義??茖W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了這個道理。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由資本主義的充分發(fā)展而來,它在經濟上的表現(xiàn)是生產力高度發(fā)達+公有制+計劃經濟。而列寧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首先在落后的蘇俄取得成功,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社會主義模式突破了馬克思的經典模式,是生產力欠發(fā)達+公有制+計劃經濟。中國的國情類似蘇俄,因此,中共在領導革命成功后也是按照蘇聯(lián)的傳統(tǒng)模式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不過仍有創(chuàng)新,如社會主義改造中我們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和平贖買,就是列寧想過但未來得及付諸實踐的,打上了鮮明“中國特色”的烙印。此后,中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因拘泥于傳統(tǒng)模式而逐步走入褊狹與僵化,從而窒息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機和活力。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重新思考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宏大命題,以大量生動的實踐和新鮮的經驗(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等)大大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實現(xiàn)了對社會主義經典模式乃至傳統(tǒng)模式的重大突破:生產力欠發(fā)達+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市場經濟,從而把馬克思主義推到一個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我們就是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是社會主義,又具中國特色。任何認為中國搞的不是社會主義而是其他什么主義的觀點,或者看不到中國國情而主張按照傳統(tǒng)模式或經典模式來建設中國社會主義的觀點,都犯了“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片面錯誤,其結果不是取消主義便是教條主義。
誠然,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制度本身還有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事業(yè),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及各種體制機制的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但是,如果脫離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或看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重大成績而抽象地進行意識形態(tài)之爭和什么什么主義之辯,只會“空談誤國”。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社會主義而是其他什么主義的觀點,顯然也是亂貼標簽,不值一駁,無非是“白馬非馬”式的笑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時間并不長,又處在初級階段,但已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必將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成熟;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xiàn),更好地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張長明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黨史黨建部副教授、博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