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共一大至三大的兩年時間里,毛澤東在湖南積極從事建立地方黨團組織、發(fā)展黨團員和組織工人運動等方面的工作,并且成績卓著。
1921年8月中旬,毛澤東參加中共一大回到長沙后,很快就與何叔衡一起開始了籌建湖南地方黨組織的工作。10月10日,中共湖南支部宣告成立。事實表明,這是中國共產黨內的第一個省級組織。1922年5月,在中共湖南支部的基礎上,毛澤東與何叔衡又組建了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何叔衡、易禮容、李立三等為委員,共有30名黨員。在此前后,毛澤東又相繼深入到長沙、安源、衡陽等地的各類工廠和學校,發(fā)展工人和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入黨,并建立了黨的各個基層組織。在工作作風上,他力戒空談、不務虛名,深入到工人聚集的地方去,同他們交朋友。經過一番艱苦細致的工作,到1922年5月已經發(fā)展黨員近30人,并分別在長沙的省立第一師范、衡陽的省立第三師范和安源煤礦等地建立了黨支部或黨小組。其中,中共安源支部成立于1922年2月,可說得上是湖南最早的產業(yè)工人支部了。
中共湘區(qū)委員會建立后,毛澤東以中共湘區(qū)委員會書記兼社會主義青年團長沙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的身份,大力開展湖南省的團組織建設工作。在6月7日至7月15日的一個多月時間內,他連續(xù)三次寫信給當時在團中央工作的張秋人,匯報和聯絡有關團的建設工作。6月17日,他主持召開長沙地區(qū)團員大會,根據中共中央局關于加快發(fā)展團員的通告精神,改組了長沙團地委。6月20日,他又致信團中央書記施復亮,匯報了長沙團地委改組以及衡州、常德、萍鄉(xiāng)、醴陵等地方團組織的建設情況,并就團干部的任期和各省分區(qū)建立地方團的執(zhí)行委員會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設性意見。
根據中共一大確定的工作重點,毛澤東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的身份,領導了湖南的工人運動。他首先進行了爭取湖南勞工會的工作,幫助其領導人黃愛、龐人銓對勞工會進行了改組。1921年11月21日,毛澤東與黃、龐二人商議勞工會改組事宜,并在《勞動周刊》上發(fā)表了《所希望于勞工會》一文,對改組勞工會提出了建議。毛澤東的建議得到了采納,勞工會由原來各工團的合議制,改變?yōu)闀浿疲瑢⑦^去的八個部集中為書記、教育、組織三個部。黃、龐二人還接受了毛澤東提出的“小組織大聯合”的主張,按照產業(yè)或行業(yè)聯合的原則,改組了勞工會的基層組織,先后成立了土木、機械、印刷等十多個工會。勞工會從此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在毛澤東的教育和影響下,黃愛、龐人銓逐步擺脫了無政府工團主義的影響,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于1921年冬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從1922年下半年到1923年初,毛澤東先后領導發(fā)動和領導了安源路礦、粵漢鐵路、水口山鉛鋅礦和長沙泥木工人等一系列的大罷工,掀起了湖南工人運動的高潮,并先后取得了罷工斗爭的勝利。
毛澤東的工作成績和實干精神,深得總書記陳獨秀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好感和賞識。陳獨秀在中共三大上總結黨的工作時,曾直言不諱地說:
我們可以說,上海的同志為黨做的工作太少了。北京的同志由于不了解黨組織,造成了很多困難。湖北的同志沒有及時防止沖突,因而工人的力量未能增加。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說工作得很好。
馬林在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也曾談到:
上海給了我一個悲觀的印象。到了南方我體驗到,有可能進行有益的工作,而且定會卓有成效。在一些省城,我發(fā)現中國青年對社會主義問題非常感興趣。我在長沙、桂林、廣州和海豐都參加了青年的集會。那里有青年學生的各種地區(qū)性俱樂部,研究關于無政府主義和社會主義理論。一般說來,這些青年組織實際上對工人運動的發(fā)展起不了多少作用,只有在長沙,我們的青年組織舉行了反對華盛頓會議的示威游行,并建立了一個紡織工人協(xié)會,這個工會組織于1921年12月底舉行了罷工。
后來他又在《工作記錄》中記載《向導》周報的發(fā)行情況時寫道:
周報順利。七期,湖南最好。3500份已售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