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就是固本清源,使黨員干部從思想和行動上真正體現(xiàn)黨性、放大黨性、夯實黨性、鞏固黨性、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性,切實提升和堅定黨員干部的黨性意識,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黨性,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性。中國共產(chǎn)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其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建黨九十多年來,無以數(shù)計的共產(chǎn)黨人為了堅守和踐行神圣的黨性而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一代又一代的傳遞著理想、信念。歷史證明,沒有堅定地黨性,黨的組織就不可能有統(tǒng)一的意志、統(tǒng)一的行動、統(tǒng)一的步調(diào),黨的事業(yè)就不可能有新的發(fā)展、新的進步、新的成就。
黨員干部的黨性,就是黨的性質(zhì)的具體體現(xiàn)。如果黨員干部的黨性出了問題,執(zhí)政理念和執(zhí)政意識就必然出現(xiàn)偏差、缺位、錯位、越位,而喪失了黨性或黨性滑坡,理想信念就迷失了方向,精神上就會“缺鈣”,思想和行動上就像脫僵的“野馬”、出籠的“老虎”,無視黨的紀律和黨的原則的約束,把執(zhí)政為民演變成與民爭利,把執(zhí)政為公演變?yōu)槁殑障順?、職務享受、職務特?quán),使職務失范、職能錯位、公共權(quán)力“私有化”等等,致使黨員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其中的一些問題還相當嚴重。
黨性,既是黨員的政治靈魂,又是黨員人格品質(zhì)的體現(xiàn)。只有忠實黨性、堅守黨性、為黨性而付出的人,才無愧于黨員身份、無愧于黨和人民,而這樣的黨員干部必將永駐人民群眾的心中、贏得人民群眾的愛戴與尊敬。反之,則被歷史和人民所唾棄!面對世情、國情的變化和多元化社會的發(fā)展,黨員干部的與時俱進應該是更加體現(xiàn)和固化鮮明的黨性,以其強化和實踐黨的人民性、先進性、純潔性、時代性與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而不是讓黨性淡化、削弱乃至一些個人的喪失和集體的滑坡。
黨性,是立黨之魂、為民之本、執(zhí)政之基。背離了黨性,就切斷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就改變了黨的宗旨和黨的性質(zhì)。因此,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黨員干部應主動、自覺的從思想上強化黨性觀念、端正黨性態(tài)度,帶動和推動黨的作風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具有堅強的黨性,是做合格黨員的一個基本要求。有什么樣的信仰,就有什么樣的選擇;有什么樣的理想,就有什么樣的方向。
黨員干部再把黨性正一正、緊一緊,是因為黨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緊要、黨的任務和黨的建設比以往一個時期都更為緊迫和繁重、黨所面臨的形勢和發(fā)展更為復雜、艱巨,更因為有些黨員干部已經(jīng)“敗下陣”來。他們在拜金、拜物等觀念的腐蝕下,喪失了黨性和最初的信仰,導致政治上變質(zhì)、經(jīng)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并給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利益造成巨大的損失。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黨性不能變、黨的宗旨不能變、理想信念不能變。以黨性修養(yǎng)個性、個性服從黨性,是黨員干部所必須遵循的原則。黨員干部只有黨性堅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惟有如此,才能密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人民群眾才能擁護你、支持你、信任你。
通過教育實踐活動,黨員干部要敢于觸及思想、正視問題與矛盾,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對照黨性查一查、理一理、正一正,對照黨章照一照、洗洗澡、治治病、緊一緊,切實增強黨的意識、政治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在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期和各種挑戰(zhàn)面前,旗幟鮮明的忠于黨性、維護黨性、堅定黨性、捍衛(wèi)黨性、實踐黨性,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影響并凝聚人民群眾的力量、團結(jié)奮斗,共同推動實現(xiàn)兩個“百年”的目標和民族復興的偉大的“中國夢”。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任重道遠,全黨同志要牢記并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無論何種情況下,黨員干部的黨性都動搖不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