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報頭版多了一個特色欄目——《之江新語》專欄,署名“哲欣”,而“哲欣”就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所用的筆名,取“浙江創(chuàng)新”之意。2007年5月,這些文章集結出版,書名《之江新語》。
本網將陸續(xù)轉載,以饗讀者。
困境之中見精神
(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爭。那些地方有困難、有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們是為著解決困難去工作、去斗爭的。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志。”鄭九萬就是這樣的好同志。他的先進事跡昭示我們,越是在相對貧困的地區(qū)、越是在困難的地方、越是在矛盾和問題凸顯的時候,越是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和共產黨員艱苦奮斗、身先士卒,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保持血肉聯(lián)系。俗話說,共患難易,同享樂難?,F在一些地方條件改善了,有一些同志就“辦公講豪華,坐車講高檔,吃住講排場”,對工作環(huán)境“挑三揀四”,對工作崗位“挑肥揀瘦”,雖然獲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失去的是民心。這也啟示我們,要學會辯證、動態(tài)、全面地看一個人:看一個人的精神,不僅要看他在順境時的狀態(tài),也要看他在逆境中的意志;看一個人的能力,不僅要看他在順境基礎上的表現,也要看他的困境中的作為;看一個干部的政績,不僅要看他的工作業(yè)績,也要看他的工作態(tài)度,不僅要看他這一任留下什么局面,也要看他當初是在什么樣的基礎和條件下創(chuàng)造這一局面的。
在我們的事業(yè)中,黨和國家賦予每個人不同的崗位,條件不一、職責不同。但我們的責任都是一樣的,最起碼的就是都要有為黨、為國、為民作奉獻的精神。我們就是要發(fā)揚“螺絲釘精神”,在現實基礎上點燃自己最亮麗的火光,“撥亮一盞燈,照紅一大片”,在本職崗位上奏響人生最優(yōu)美的樂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