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吳結 繪
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
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
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
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全文共1.4萬字,其中用到“人民”一詞共136次、“群眾”一詞30次,平均不到100個字就用一次“人民”或“群眾”一詞。這個使用頻率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人民群眾在我們黨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說明了密切新時期黨群關系在我們黨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堅持黨的根本宗旨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根本性質和根本宗旨決定了它除了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最高標準。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的或者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黨從它登上歷史舞臺的那一天起,就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并為之進行了最英勇、最頑強、最堅韌的斗爭。早在6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發(fā)表了著名講演《為人民服務》,第一次用最通俗而又最深刻的語言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后來毛澤東同志又在不同場合多次論述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根本宗旨。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我們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工作的標準。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核心江澤民同志,結合世紀之交黨的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將“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強調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了黨的根本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了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根本要求,并把它始終貫徹于黨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動之中。正因為這樣,我們黨才真正代表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前進方向,進而也得到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真誠擁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想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就必須不斷強化全黨的宗旨意識,不斷夯實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思想基礎,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自覺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