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興黨強國,離不開對黨的歷史的學習。我們黨已走過92周年的風雨歷程,黨的輝煌歷史,既是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好、學習好黨的歷史,堅定信念、汲取營養(yǎng)、借鑒經驗、提高水平,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fā)展。
一、充分認識黨史學習對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理想信念, 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旗幟, 是中華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奮斗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也是共產黨人永葆先進性的精神支柱。黨員干部深入系統(tǒng)地學習黨的歷史必能知黨愛黨興黨。
(一)黨的歷史是一部始終堅持理想信念的奮斗史
歷史經驗表明:黨之所以能夠成為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的核心力量, 之所以能夠承擔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歷史重托, 之所以能夠在劇烈變動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根本原因是我們始終堅持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抗日精神”;到新中國成立后產生的“黃繼光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涌現(xiàn)的“深圳特區(qū)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汶川抗震救災精神” 和“載人航天精神”等,無不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純潔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境界,從而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二)黨的歷史是一部培育和弘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實踐史
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形成發(fā)展了一系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作風。這些作風,是中國共產黨人代代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主要包括“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以及“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作風等。在黨員干部中開展黨史學習,就要從英雄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中感受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融入自己的日常活動的思想行為中,從中得到熏陶、得到升華,從而逐步形成好思想、好作風。最終用好的作風影響和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努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三)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升華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史
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xiàn)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偉大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境界,指導著黨的事業(yè)不斷取得新的勝利。開展黨史學習,黨員干部必然可以全面透徹地理解,黨的領導核心和執(zhí)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從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黨史學習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
(一)黨史學習思想認識不到位,機制尚不完善。
目前,部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對黨史學習受重視程度不高,黨員干部多以自學為主。致使黨史學習培訓力量單薄,學習制度建設不到位,沒有形成一個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良好格局,使黨史學習力度逐步淡化。與此同時,許多黨員干部對黨的歷史只滿足于概意淺層的了解,而沒有深入剖析黨在重要發(fā)展時期所經歷的特殊社會歷史條件,沒有完全領悟黨的重大歷史事件所形成的精神,也就不可能系統(tǒng)學習我黨長期積累的歷史經驗。
(二)黨史學習整體發(fā)展不均衡,內容還不夠豐富。
黨史學習資料全國層面、中央一級的比較全面,地方性黨史資料相對匱乏;匯編性、回憶性的作品比較多,深刻挖掘其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有針對性和感染力的研究著作和文章比較少;“七一”、“國慶”等節(jié)假日集中學習活動頻繁,日常工作生活中黨史學習宣傳不足。
(三)黨史學習創(chuàng)新力度不夠,信息技術運用少。
黨史學習注重完成“規(guī)定動作”的多,創(chuàng)新開展工作的比較少,導致黨史工作的亮點不多。開展黨史學習的載體、手段、途徑和形式等比較單一,只局限于通過檔案、剪報刊、書本學習,傳播性、交流性不強。黨史工作利用辦公自動化、網(wǎng)絡、數(shù)碼產品等信息技術的少,網(wǎng)上黨史宣傳陣地建設還處于初步階段,黨史學習跟不上網(wǎng)絡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影響了黨史學習向基層深入開展。黨史學習在內容的豐富多彩、形式的生動活潑、方法的靈活多樣等方面需要有新的改進。
三、抓住黨史學習的特點,正確掌握黨史學習的方法與途徑
(一)學好黨史關鍵是抓住“點”、“用”、“思”三個特點
一要選好“點”,黨史學習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要圍繞一大、八七會議、遵義會議、七大、瓦窯堡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等承載著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標志性事件展開。然后以點串線、由線及面,進一步延伸閱讀、融會貫通,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從而最終把握住黨史發(fā)展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
二要學以致“用”。 黨史是過去留給現(xiàn)在和未來的寶藏,里面不僅充滿了破解問題的理性光芒,更完善著我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黨史是為了知黨情念黨恩,要真學真懂真用,指導好當前工作。
三要帶著思考學黨史。比如在當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思索延安整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從團結的愿望出發(fā),經過批評或者斗爭,分清是非,在新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幫助黨員干部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從歷史中找尋答案,在思索中走向突破。
(二)黨史學習要以提高黨員干部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為落腳點。
黨員干部要充分借鑒黨史經驗,努力把黨史學習放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及推動各項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高度去認識、把握、安排、部署和推進,不斷總結我黨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等建設方面的成功經驗,總結我黨積極應對各種艱難險阻、風險挑戰(zhàn)的成功做法,進而為解決現(xiàn)階段社會主義建設與黨的建設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全面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歷史借鑒和啟示經驗。
(三)黨史學習要與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結合起來
在黨史學習過程中, 要充分挖掘民族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的豐富內涵, 與時俱進, 充分體現(xiàn)“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需求, 深入淺出, 分層遞進, 著力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強化群眾觀點、改進工作作風。
(四)黨史學習要以健全制度來促進學習工作規(guī)范化經?;?/p>
一是各級黨組織應積極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把黨史學習作為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隨時隨地開展下去。特別是在黨校每年的各類主體班培訓中學習中共黨史的同時適當增加地方黨史內容,讓黨員干部通過深入了解本地區(qū)的歷史,激發(fā)他們參與到挖掘本地黨史的行動中來,從而提高黨性修養(yǎng),堅定忠誠于黨,建設家鄉(xiāng),報效祖國的信心。
二是各級黨史部門要與組織、宣傳、黨校等單位建立聯(lián)系和協(xié)作制度。通過匯聚各部門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黨史學習工作的深入開展。特別要發(fā)揮離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的作用,組織動員老領導、老革命、老黨員,參與到本地黨史資料的編纂研究工作中來;為黨員干部上黨史課,增強黨史學習的實效性。
(五)黨史學習要運用豐富的黨史資源和多樣的教育方式
一是以黨和國家重要紀念活動為契機。黨和國家的紀念活動能夠凝聚人心、匯聚人情,使黨的聲音更響亮、黨的形象更偉大、黨旗的色彩更鮮艷。黨史學習融入紀念活動中,能夠使黨員干部的心與黨貼得更親、更近、更緊、更密,增強黨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是以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依托。教育基地承載著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奮斗歷程,體現(xiàn)著黨領導人民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卓越成就。黨員干部在教育基地學習黨史必定能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是以向模范人物、先進事跡學習為導向。黨員干部要把學習黨史名人先進事跡所煥發(fā)出的激情轉化為促進各項工作前進的干勁,努力從中得到熏陶、得到升華,并逐步形成好思想、好作風,為有效落實黨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措施規(guī)定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是以網(wǎng)絡新媒體為載體。網(wǎng)絡新媒體是當前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具有多向互動、雙向傳播、即時快捷、開放共享的特點。它能夠將黨史所蘊含的理想信念、先進文化、革命精神、高尚人格有效地傳遞給年輕一代黨員干部,最大限度擴大黨史學習教育的覆蓋范圍,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功能。實現(xiàn)把黨史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人力資源優(yōu)勢,進而成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