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日)是??谑屑姓谓煌ㄟ`法首日,千余名警力上路對行人、電動車、機動車輕微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教育疏導、口頭警告,在全市拉開了一張文明勸教大網(wǎng)。對于此次行動的創(chuàng)新舉措———違法者協(xié)助民警勸教5名違法者,違法者及市民都認為:“錯一勸五”比罰款更有效。(7月2日《海口晚報》)
現(xiàn)如今,各地治理“中國式過馬路”大都采取的是罰款、曝光等辦法,??谑胁扇?ldquo;錯一勸五”的方式讓人眼前一亮。讓違法者協(xié)助民警勸教違法者,顯然有實際的教育意義,而如此人性化的懲戒措施,無疑更能讓人接受。但說到底,這種做法仍不能根本治理“中國式過馬路”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
必須看到,“中國式過馬路”的大量存在,除了交通文明意識匱乏之外,還有著種種客觀原因。比如,有記者隨機采訪20名行人和電動車駕駛?cè)耍蟛糠秩朔Q違法是因趕時間或跟著別人走,也有人認為違法與??谑械缆吩O(shè)施不夠完善和路權(quán)分配不合理等硬件設(shè)施有關(guān)。
事實也是如此,我們常??梢钥吹?,在城市的一些路段,缺少人行天橋、隧道,而各個路口的紅綠燈往往還會只有那幾秒或十幾秒,而等待紅綠燈的時間則要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之久,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社會,將時間大量耗費在等待中,顯然是一件難以讓人接受的事。
于是,為了搶抓那幾秒,或僅僅一秒,交通規(guī)則可以被拋諸腦后,“中國式過馬路”也就在這種情況下成為一種被逼的習慣。因此,要想根治“中國式過馬路”,重塑交通文明,確保交通安全,除了對違法者懲戒和苦口婆心的宣教外,更需要加快完善城市相關(guān)配套設(shè)施。
這其中,包括解決路權(quán)分配和道路設(shè)施完整的問題,比如電動車也應該有路權(quán),在城市主干道要隔離出非機動車道,次干道也應進行隔離,只有將所有的機非道路隔離開,由路權(quán)混亂導致的交通混亂和沖突的現(xiàn)狀,可望令人眼前一亮。此外,還需完善人行天橋、隧道以及各個路口紅綠燈,充分滿足人們出行的需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