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群眾公認,關系到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和“中國夢”的實現。這既是一個哲學思維問題,也是一個實踐經驗積累過程。我們應從整體性、差異性和互動性三個維度出發(fā),筑牢群眾公認的基石。
正確認識整體性。從政治上著眼,我們黨從延安走向全國勝利,就在于形成和堅持了群眾路線。堅持群眾公認,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在干部工作中的生動運用和集中體現,是考核和評價干部的重要原則,為干部指明了正確的認知方向和思想方法。從關系上分析,黨管干部是自上而下的工作,群眾公認是自下而上的過程。后者沒有極限和頂點,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堅持群眾公認,就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作為主線,通過取得實績,贏得群眾認可。從時代上考量,群眾是改革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最希望推進改革。讓群眾參與干部工作,讓干部聯系群眾,把“為民務實清廉”作為群眾公認的當代表達,有利于培養(yǎng)干部的宗旨意識,有利于密切干群關系,有利于凝聚中國力量。
科學把握差異性。一要重主體。群眾公認的主體是群眾,群眾的評價意見,生動直觀地體現反映著干部的“德能勤績廉”。離開了實績,就無從談群眾公認。選人用人要重實績、看德才、聽公論,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認知和把握群眾公認,依靠群眾判斷干部的德與才,判斷工作的得與失。二要重廣泛。群眾公認的前提是群眾的廣泛參與,參與的數量要多、范圍要廣。要公開干部工作政策和選任干部的原則條件方法,公開職數結構及任用標準條件,公開辦事制度和程序,讓更多的群眾表達意見。參與的面要廣、過程要全。要讓群眾參加干部的推薦測評和考察工作,在干部人選的醞釀決定監(jiān)督等環(huán)節(jié),給群眾以表達意見的機會。三要重全面。有的干部屬“獅子型”,敢抓敢管,但可能比較主觀和不夠細致;有的干部屬“老黃牛”,任勞任怨,但往往顯得魄力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果斷。這就要求我們準確把握干部的單項素質和個體差異,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結合干部日常表現和工作需要,加強對民主推薦結果的分析研判,防止唯分取人、唯票取人。
合力提升互動性。一是推動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監(jiān)督管理的環(huán)節(jié)互動。例如,在推薦環(huán)節(jié),一方面要“讓多數人選人”,建立非定向推薦干部機制,吸收熟悉干部生活工作的群眾參加,保證參加推薦人員的廣泛性和推薦對象信息的對稱性;另一方面“在多數人中選人”,堅持個人推薦、組織推薦、民主推薦相結合,通過平時推薦、多次推薦,讓更多的群眾信賴和擁護的干部進入視野。二是在考核環(huán)節(jié),分類建立考評指標體系,合理分配考核指標權重。在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堅決執(zhí)行4項監(jiān)督制度,建立完善“特別監(jiān)督檔案”,暢通舉報受理平臺渠道,及時回復群眾反映的情況。三是促進群眾和組織及選拔對象的主體互動。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全面準確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yōu)方針,豐富干部任前公示內容,真正把作風扎實、一貫表現好、群眾公認度高的干部用起來。
(作者單位:省委組織部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