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律師看來,他們從最底層,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和勤奮,在各自的行業(yè)中作出貢獻,最終卻倒在貪腐之上,令人痛惜。只有光環(huán)剝?nèi)?遠離罪惡,才清楚地看見他們?nèi)诵缘牧硪幻妗⒅拒娬J為自己“生是組織的人,死是組織的鬼”,“人生要到六十歲才能懂事”。律師問“有沒有話要帶給你女兒”,劉志軍只是叮囑“千萬不要從政”(6月25日《中國新聞周刊》)。
獄中的劉志軍好像參透了人生,并發(fā)出“人生要到六十歲才能懂事”這樣的官場感慨,在這個自我“懂事觀”的參悟中,劉志軍還通過律師叮囑女兒“千萬不要從政”。這好像是一種對家人的告誡,也好像是一種對自己的總結(jié),更好像是在說自己進了官場是一次錯誤的人生選擇,而后面所有的罪責都是因為這個錯誤選擇而發(fā),但一切言外之意均是在明白地表達“當官是高危職業(yè)”這個心得體會。
人之將去,其言也真。此時的劉志軍說出的這番話,表明他已然悟入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境界。但是如果他還處在權力巔峰,那么他能悟入這個境界并從內(nèi)心深處說出這番話嗎?答案非常確定:肯定不能。因為他現(xiàn)在悟出的“懂事觀”和其悟入的境界,并不是由于他到了六十歲年齡之后的必然結(jié)果,而是由于失去了往日的自由和手中的權力之后產(chǎn)生的必然結(jié)果。是現(xiàn)實境遇的變化,帶來了現(xiàn)在“境界”的變化,這種“參悟”與年齡無關,只與失去的權力和自由有關。他說的話興許很用心也很真,但這都是因為人之將去也。
在沒有權力的時候向往權力,在權力到手后揮霍權力,在失去一切后則開始反思官場,這個得意與失意的過程就是劉志軍官場跌宕起伏的軌跡。而類似這樣的官場“摩天輪”軌跡,并不是劉志軍所獨有的,在高官腐敗案中很多都能看到這種清晰的線條,而且也都有類似劉志軍的感慨感悟,而這次劉志軍的“參悟”,只不過因其官位更高,尤其顯得“深刻”罷了。
然而,非常遺憾,年歲已到六十的劉志軍所參悟出的“懂事觀”和“千萬不要從政”的總結(jié),恰恰表明,他還沒有真正參悟出自己的人生到底錯在哪里。由此也可以說,人之將去,其言也悲。他悲就悲在,不知悲從何來,這才是劉志軍最大的人生悲哀。他口口聲聲說“人生要到六十歲才能懂事”,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那就是人生到了六十歲,但只要腐敗就必被圍在網(wǎng)中央。而不對的一半則是,“六十耳順”但耳卻不順,聽不進他人的勸言,并且提前跨入了“七十隨心所欲”的極樂世界。但他忘了,“七十隨心所欲”后面還有三個最關鍵的字,那就是:“不逾矩”。
劉志軍跌宕起伏的軌跡,其實也就是他人生中拋棄“不逾矩”這三個字的過程,而這三個字恰恰是黨員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中必有的自我約束及潔身自好的源動力。但現(xiàn)在他拋棄這三個字,從而也就全面超越了黨紀國法,這就注定當他從官場的“摩天輪”上滑落的時候,必然會掉進自己挖掘的深坑。
高級干部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有什么樣的“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軌跡。從劉志軍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可以看出,高級干部修煉“不逾矩”是一個起碼的修為標準,而且,這應當是一個終身的課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