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書翰
學者·語萃
現(xiàn)在,在一些領導機關和領導班子里,自我批評尚能進行,但不敢進行正確的批評,更談不上進行尖銳的批評。原因是怕丟選票,總想當老好人。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只有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才能做到祛邪扶正,才能使我們黨保持健康的肌體。
最近,中央政治局作出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nèi)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出的重要部署。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
■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層面上深化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認識
“群眾路線”,不僅在媒體上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而且在我們黨的文獻中有大量論述??疾禳h的文獻對群眾路線的論述可以看出,黨的文獻主要是從三個層面上論述群眾路線的。
一是從黨的理念即黨的性質和宗旨層面上論述的。也就是通常說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等,毛澤東用“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加以概括。
二是從科學方法論層面上論述的。也就是通常說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工作方法等。
三是從作風層面上論述的。也就是通常說的黨群關系是“種子”與“土地”關系,是“魚”和“水”關系,是“親人”關系等。當然,作這樣的劃分主要是有利于我們?nèi)姘盐杖罕娐肪€的豐富內(nèi)涵。但是,決不能認為第三層面的內(nèi)容即黨的作風建設問題對于群眾路線并不那么重要。
這次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要是進一步解決黨的作風問題。正如今年4月1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會議(簡稱“政治局4·19會議”)指出:要把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動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力量。因此,我們需要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層面上深化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認識。
在實踐中,有一種現(xiàn)象值得注意:由于改革開放以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講得比較多,對于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而言,容易形成“聽覺疲勞”。他們認為,多少年來都這么講,現(xiàn)在再講也講不出什么新意。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甚至是很危險的。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不能認為黨的作風建設屬于群眾路線的第三個層面問題,或多年來都這么講,似乎就覺得不那么重要。雖然這只是一部分人的認識,但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我認為,對于那些真正屬于大道理的問題就是要經(jīng)常講、反復講,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就是大道理。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小平和陳云都說過:執(zhí)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江澤民也曾指出: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命。今天講黨風問題,大家會不約而同地聚焦到反對腐敗這個問題上來。黨的十八大把加強黨風建設和反對腐敗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這些重要論述,既令人警醒,又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正如“政治局4·19會議”所指出: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一些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精神懈怠;貪圖名利,弄虛作假,不務實效;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負責任;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這些問題,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如果不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在黨的作風建設問題上要防止出現(xiàn)“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狀況。
■從中國歷史和蘇聯(lián)解體的教訓中不難看出,群眾路線是我們最為重要的軟實力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黨風建設和反對腐敗問題上,十分重視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yōu)秀廉政文化,從而達到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的講話中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yōu)秀廉政文化,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歷史的經(jīng)驗值得注意,歷史的教訓應引以為戒。從中國歷史來看,有個深刻的歷史典故值得我們深思。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一文中表達了他的深刻思想:“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杜牧認為,秦國滅亡的原因在于秦國自身,而不是別人。秦國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來不及對其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只能由后來的統(tǒng)治者來分析。而后來的統(tǒng)治者分析了原因,如果不吸取教訓,那只能由再后來的統(tǒng)治者來分析上一代統(tǒng)治者失敗的原因。杜牧感嘆(其實杜牧也沒能真正弄明白)歷代王朝為何總是處在這樣由盛到衰的“惡性循環(huán)”中,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其根本原因就是,這些統(tǒng)治者不但不代表人民群眾,而且是站在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即壓迫剝削人民群眾,因而沒有不失敗的。
回顧和分析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失敗的原因可以看出,其失敗原因雖然復雜,但根本原因是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蘇聯(lián)解體和蘇共失敗。歷史的發(fā)展就是這樣:時間過得越久,回過頭來看歷史事件及其發(fā)生的原因,就看得越清楚。蘇聯(lián)解體和蘇共失敗已經(jīng)過去20多年了。今天看得很清楚:蘇聯(lián)和蘇共完全是敗在軟實力而不是硬實力上。1991年的蘇聯(lián),其綜合國力雖然有所削弱,但是其軍事力量仍可以與美國相匹敵。當時蘇聯(lián)的經(jīng)濟實力也強過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雖然蘇聯(lián)國內(nèi)存在著民族矛盾,但也不足以使蘇維埃政權分崩離析,因為當時蘇聯(lián)還有強大的軍隊。即使個別地區(qū)失控,造成分治或獨立,也不至于使整個國家頃刻間土崩瓦解。但是,蘇聯(lián)這個超級大國還是垮了,蘇共這個大黨還是失敗了,顯然蘇聯(lián)和蘇共是敗在軟實力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