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幾間上世紀90年代建的平房,大部分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的,還有一些是1921年的房子。其中,好幾處樓房因為實在過于危險,已被棄用。這就是河北大名縣政府大院。
如此破舊的縣府大院,確實很叫人震驚。在全國性的超標政府辦公大樓紛紛拔地而起,安徽的阜陽“白宮”,江津市的“國內(nèi)第一豪華街道辦事處”,金碧輝煌的重慶開縣政府大樓……紛紛映入人們眼簾之際,居然還保留著大名縣府大院這么一個“孤本”,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跡。
當然,國內(nèi)找不到,不是說國外也沒有。新華社曾報道,在發(fā)達的西方國家,“衙門”通常很不起眼,有的甚至是數(shù)百年前的古建筑,簡陋不堪。比如美國,阿靈頓縣是美國的“富縣”──家庭年均收入超過6萬美元,縣財政預算一年5億多美元。然而,它的縣政委員會辦公樓是租來的,縣政府與其他租戶一樣向開發(fā)商交租金。鄰近的費爾法克斯縣政府辦公樓是一些兩三層的小樓,除了插有國旗和州旗以外,小樓與當?shù)氐钠胀窬訜o異。當然,美國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大樓“頗有檔次”,如舊金山市政大樓,建筑精美、氣勢宏大;華盛頓市政府所在的約翰威爾遜大廈也與周圍古樸莊重的聯(lián)邦政府建筑渾然一體。但這些大樓大多年代久遠,并非特意興建。
對待政府辦公場地,國內(nèi)國外如此不同,自然和制度有關(guān)。美國畢竟是蠻夷,不懂起碼的尊卑禮儀,居然很不給官員面子,讓地方行政長官無權(quán)決定新建或修繕政府辦公樓。在美國,任何財政支出,須征求廣大市民意見,如得不到市民同意,重大支出根本無法落實。修建政府大樓,是一件大事,基本程序是,先由選民選出的市政或縣政委員會提議,再經(jīng)市民或縣民大會表決。在此過程當中會召開一系列聽證會,邀請專家、市民廣泛討論工程利弊。項目批準后,還要公開招標,過程完全透明。這樣,豪華政府大樓的修建,基本成了不可能。
我們也有預算,然而,各類預算科目的調(diào)整不必經(jīng)人大常委會事先審查和批準,于是“部門申請、領(lǐng)導批條、追加預算”就成了常見的財政分配程序,人大常委會的監(jiān)督最終淪為被動地事后“追認”。由于預算、執(zhí)行、監(jiān)督三項職權(quán)都由同一主體行使,群眾很少掌握話語權(quán),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們爭先恐后地為自己提供一個舒適的辦公環(huán)境,修建出阜陽白宮之類的豪華政府大樓,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筆者欣慰于破舊的大名縣府大院居然還能存在,然而,對它存在的理由,不能不有所懷疑。據(jù)報道,大名縣的領(lǐng)導班子,愿意把修建縣府大院的事,“先放一放”,因為要“先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這么看來,大名縣面臨著同樣的制度缺陷,只是決策者們?yōu)楣俚牡赖铝α吭谶@里發(fā)揮了作用,才沒有先修政府大院。筆者因此有了疑問:假如大名縣的決策者和全國各地的決策者一樣,將破舊的政府大院改造得美奐美侖,誰又會予以過多的責難呢?
破舊的大名縣府大院作為“孤本”,矗立在冀中大地,是拜決策者的道德力量所賜。一旦道德力量在現(xiàn)實利益面前被消解,“孤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