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干部“火箭提拔”受到網(wǎng)民質疑,并引發(fā)了媒體熱議。經相關組織、紀檢部門調查,有的符合程序,有的是暗箱操作。盡管相關政府部門第一時間回應了公眾,但筆者以為,這個話題,不是一句“作答”、一次“洗白”、一回“圍觀”,就“無話可說”了。
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破格”當為特例,須有崗位特別需要,個人須有特別能力和實績,是老百姓“看得過眼”的才俊。較長時間以來,我們黨既注重培養(yǎng)使用青年干部,也尊重人才成長規(guī)律,特別提倡在工作實踐中鍛煉成長。如果有的人總是在路上艱難跋涉,有的人沒走幾步路就上了火箭一飛沖天,有失公平自然難以服眾。
鄧小平同志有一個重要思想,干部知識和經驗的增長是漸進的過程,不能“坐火箭”“坐直升飛機”,“發(fā)現(xiàn)一個好苗子,要讓他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上來”。實踐中也是如此,我們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大都有在基層較長時間鍛煉的經歷。
群眾為什么對“火箭提拔”如此敏感?重要的一條是擔憂其背后有用人腐敗。需要厘清的是,“出格”提拔本質上是違紀違法的問題,不是如何選人用人的概念。而即便是符合程序的“破格”,也不見得都是“愛”,有時甚至是“害”。道理大家都懂,但至今“拔苗助長”還在一些地方上演。郁達夫說,他對青年人有一個唯一的忠告,“跑盡可以跑,但腳切不可離了地”,“無支柱的跳高,終于是危險的曲藝”?,F(xiàn)實中,有些“火箭提拔”的干部,由于頭重腳輕根底淺,上得越高,往往摔得越重。辯證地看,“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多強調的是選人用人的“眼光”,不能拿來做“火箭提拔”的擋箭牌。
現(xiàn)實中,確實有些大學生走出校門不久就當上了科處級干部,干得也不錯,這說明他們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盡顯了身手,與“火箭提拔”顯然是有區(qū)別的。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勉勵大學生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穩(wěn)走實。在基層一線成長起來的干部,歷練之后厚積薄發(fā),他們會干得更加出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