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讓我們感受汶川的傷痛;5年后,一個浴火重生的嶄新家園,讓世界贊嘆汶川的奇跡。
不曾想,在5年的時間跨度和85公里的空間距離上,汶川和蘆山成為彼此的鏡像。蘆山是不幸的,今天的蘆山仿如昨天的汶川;蘆山又是幸運的,今天的汶川預示明天的蘆山。
馬克思說:“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這種力量體現(xiàn)在抵御災難中,就是民族的力量、國家的力量。從汶川到蘆山,災難以近乎殘酷的方式檢驗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沉淀積累的民族偉力,奇跡以令人驚嘆的速度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日益強盛的國家力量。
從汶川到蘆山,不能不使我們想起唐山。唐山大地震時,只能靠簡單的人工作業(yè),而今天則發(fā)展到現(xiàn)代化的立體救援;過去僅限于搶救生命,現(xiàn)在則延伸到心理重建;過去大家想慷慨解囊但囊中羞澀,今天僅社會捐款就超過了當年政府撥付的資金……從“要啥沒啥”到“要啥有啥”,抗震救災中呈現(xiàn)的新理念、新實踐、新突破,深深烙下了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進步的印記。短短5年,中國政府不僅兌現(xiàn)了還人間一個錦繡巴蜀的莊嚴承諾,而且實現(xiàn)了四川經濟社會的跨越發(fā)展。正如一位海外華人在當地報紙撰文所言:“雖然地震讓我感到悲傷,但讓我感到極大安慰的是,中國已不再是1976年的中國。”
從汶川到蘆山,中國人民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實踐,不僅檢閱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而且檢驗了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先進性。面對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災害,我們的國家力量之所以強大無比,是因為我們黨在科學理論指引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建設,為應對自然災害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地震發(fā)生后,黨中央快速反應、果斷決策、正確指揮,展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駕馭能力,展示了人民至上的執(zhí)政理念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ōu)勢。上下貫通、軍地協(xié)同、全民動員、區(qū)域協(xié)作的抗震救災機制,救援速度快、動員范圍廣、投入力量大的抗震救災模式,只有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才能實現(xiàn)??拐鹁葹牡膫ゴ髣倮訄远宋覀儗χ袊厣鐣髁x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信心、對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信賴。
多難興邦。中華民族要復興,絕不可能一帆風順。大災如大考,考驗著我們民族的凝聚力、黨和政府的領導力、人民軍隊的戰(zhàn)斗力。從災難中走出來的中華民族,必將從災難中學到更多的東西,汲取無盡的力量,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